
買股容易賣股難 大跌應否割肉止蝕?千古難題 沽貨與否請先問自己買股初心
什麼時候應該賣出股票?這是金融市場裡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對多數投資者而言,買入容易、持有艱難,賣出則幾乎是個哲學難題。投資市場上的每一位散戶和基金經理,也都在「何時賣出」這道題上結結巴巴。財經書籍上裡寫得清楚的,永遠是怎麼買,怎麼調倉,怎麼解讀K線圖,唯獨賣出那一瞬,永遠是盲區。
表面上,投資圈有一套「理性」規則:5%持倉上限、止盈止損、持有到估值過高、或等基本面惡化。但現實是,這些規則和英國地鐵裡的「請站在黃線以內」一樣——人人都懂,個個都踩。這些止盈點、止損線、倉位規則,聽上去像是科學,實則不過是心理安慰。當市場牛氣沖天,亞馬遜、輝達、蘋果這些明星股在帳戶裡噴薄上漲時,還有誰能面無表情地點擊「賣出」?

一張簡單的走勢圖告訴我們,過去20年美股的總市值增長,極大比例被極小部分個股貢獻,十年裡超過40%的標普500成分股長期表現不如現金。這種馬太效應下,賣得太早的人,往往成了「割花澆草」的經典反面教材。
理論派會說,資產配置、定期再平衡才是王道。可惜數據不會說謊:真正獲得超額收益的人,大多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或在市場瘋狂時淡定離場。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治(Peter Lynch)那句「賣掉贏家、抱住輸家,就像剪掉鮮花卻給雜草澆水」已經被無數人引用,但現實裡,投資者把自己的心理帳戶當作遊樂場,追高殺低、後悔與貪婪輪番上演。每一次回調、每一次新高,總會觸動神經,讓人忍不住「小賺即跑」或「死磕到底」。
賣出股票的真相?其實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它是一場心理戰。止損點、目標價、分散風險,這些工具於事無補,因為沒人能預知未來。你今天賣掉一隻飆漲股,明天就可能錯過下一個十倍神話;你堅持長期持有,卻可能成為下一批「價值陷阱」的犧牲品。市場是不講情面的,只有事後諸葛亮們才能把賣點說得頭頭是道。
幽默一點說,如果真有一套完美的賣出法則,華爾街的每一棟大樓都該改名叫「先知塔」。可惜現實裡,賣出時機總是後知後覺,人人都在「早知道」裡悔恨。最諷刺的是,那些堅持「沒人因為獲利了結而破產」的老手,往往也沒見過靠提早賣出發家致富的投資傳奇。最終,賣出從來不是一門精確的課題,而是對自己投資邏輯的殘酷檢驗。你買入時的理由,才是你賣出的唯一線索。沒有計畫,賣出永遠是場賭博;有了計畫,賣出也只是另一個不確定的開始。
所以,下次再問「該不該賣」時,請先問自己:你買它,到底是想賭一把,還是打算一輩子?如果你能坦然面對這個問題,或許就已經贏了一半。至於另一半,只能交給命運和市場這兩位老狐狸了。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