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稱中美貿易戰開打 中國斷供稀土美國無符 財長急拋延長關稅休戰方案救火?
中美貿易衝突升級,中國早前加強稀土出口限制及幾乎「斷絕」輸出美國,美國卻因無法生產高質稀土致被擊中死穴,特朗普總統盛怒下 ,上周提出11月起加徵中國貨100%關稅,他最新更向記者明確表示「中美已陷入貿易戰」。特朗普暗示自己手握「加徵100%關稅」這王牌,但他亦承認若沒有關稅,美國將「甚麼都不是(nothing)」。不過美國急需稀土,美國財長貝森特疑因此發言降溫,他提出把對華關稅暫延長3個月才實施的「停火方案」,希望換取中國暫停實行嚴厲的稀土出口限制新措施。
特朗普言論,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於10月9日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這一舉動被美國官員視為是近乎斷絕關鍵礦物供應的重大戰略攻擊。此前,特朗普雖一度揚言要對中國產品開徵100%關稅,但也曾聲稱「想幫助中國,而非傷害他」。然而,中國隨後於10月14日起對美國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甚至宣布對南韓造船公司韓華海洋(Hanwha Ocean)的5間美國子公司實施反制措施,徹底點燃了美中緊張局勢。
財長貝森特「稀土換休戰」方案
在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重創美國產業的急迫壓力下,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在特朗普發表強硬聲明前數小時,提出了一項緩和貿易衝突的潛在方案。貝森特建議,如果中國暫緩實施其最新宣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可能會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暫停期延長三個月以上。
美中兩國自今年初以來已達成一系列為期90天的關稅休戰協議,最近一次的期限將於11月屆滿。對於延長關稅停火期,貝森特坦言:「我們是否可能延長關稅停火期?也許吧。但所有細節都將在未來幾週內進行談判。」他的提議旨在為即將到期的貿易休戰期提供一個延續的可能,同時為解決稀土這一對美國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供應危機爭取時間。
中國稀土管制衝擊與美方反制
中國在10月9日擴大對稀土及其他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此舉被廣泛解讀為針對美國相關產業的「扼喉」行動。稀土是電動車、半導體、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等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美方官員亦對中國祭出關鍵礦物供應管制這種不對稱的舉動感到震驚,並認為中國的行為已遠超一般貿易摩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已擬定反制措施,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便會實施。另外兩位了解內情的人士表示,美國正考慮要求任何向中國出口軟體的公司都必須取得許可證,這可能嚴重衝擊中國產業。
美方官員指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在今年夏天就曾向華府發出威脅。一位美國高層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今年8月,李成鋼預先透露了中國近來多項攻擊的手法。他(李成鋼)態度非常激烈且咄咄逼人,聲稱如果事情不如他意,美國將面臨『地獄之火』(hellfire)。」
貝森特也指出,美國及其盟友「不會被中國指揮或控制」,並強調中國的貿易舉動對其自身的經濟傷害最大。他重申,全球尋求的是「去風險化」(de-risk),而非「脫勾」(decouple),但中國的一系列行動,包括對美國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以及對韓華海洋子公司實施反制措施,傳達了完全不同的信號。
儘管貿易緊張局勢升溫,貝森特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仍準備在本月稍晚於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貝森特表示,他本人很有可能在特朗普之前前往亞洲,先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進行磋商,為兩國元首的對話鋪路,力求在稀土危機爆發之際尋求轉圜空間,並強調美國在對華貿易上仍掌握多重槓桿,包括半導體、飛機引擎和多種關鍵礦產的供應能力。他表示,面對非市場經濟體,美國必須採取產業政策,並致力於重振國內5至7個戰略產業,擺脫對中國關鍵供應鏈的依賴。
中國方面,其商務部已回應美國的指責,稱美國「威脅恐嚇」的行為「與中國的相處之道不符」,並表示中國將在貿易談判中「奮戰到底」。隨著關稅休戰期限臨近以及稀土爭端日益激化,兩國領導人能否在即將到來的會晤中找到新的共識,化解這場迫在眉睫的供應鏈危機,將是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