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還是值得奮鬥的地方嗎?年輕人應擺脫父母做白領買樓舊思維
年青的你,大概未聽過「香港地遍地黃金」這一句在80年代的流行用語,卻反而更加熟悉「躺平」和「00後整頓職場」。
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部分香港人由積極變抽離的現象。
70後的視角
我作為一位70後,18歲踏入職場由低做起,我對香港的視角是積極的,是充滿希望的。
18歲的時候,香港職場鼓勵在職進修,學歷是升職跳板,肯吃苦就有人欣賞。
然而,這是在特定時空中產生的價值觀:當年已經上了位的高層,未必都有高學歷,所以對學歷抱一種欣賞態度;他們年青時也經歷香港經濟上升軌,深信並體驗過可以透過努力成功上流。於是,他們便把那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投射到新人身上。
技術先進,思想落後
筆鋒一轉,我們跳到今天的香港。相比90年代我踏入職場時的香港,社會起了三大變化:
第一,高等教育由精英制,變成普及制;
第二,今天的中高層,未必吃過前線職員的苦,卻可能是當年的成績優異分子,一畢業變成為初級管理層;
第三,世界高速發展,書本知識急速過時,冒險精神更具價值。
基於這三大變化之下,當年我在90年代的奮鬥方式,現在已經行不通。
但最傷害年輕人的,不是他們的硬技術追不上時代,而是他們承繼了父母一代的過時思想。
為何要聽父母說話?
我最近和一些年輕人溝通,我發現有不少年輕人仍然毫不反抗父母的事業生涯建議:一定要讀大學,最好讀完碩士,找一份有冷氣的白領工作,然後買車買樓。
聽取父母建議,也許在古時農耕時代可行,因為那時候百年如一日,經驗是最寶貴的資產。
但在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父母一代的建議很大機會成為負累,窒礙年輕人的人生發展。
結果年輕人即使學到最先進的技術,卻被過時的價值觀捆綁。
年青人需重塑價值觀
年輕人被父母的價值觀影響,走進一條根本追不上時代的跑道,到最後必然氣餒,然後放棄。
今時今日的年青人,我認為需要重塑以下價值觀:
第一,學歷知識不是用來比較。
以往年代學歷高的人會被認為比學歷較低的人更加優秀,這是因為當年行的是精英教育。但今時今日學歷高,只能代表這個人選擇了繼續讀書,卻未必反映全面的才能。
年青人必須相信,如果能夠完全吸收課程知識並且靈活應用,一個大學學位,足以讓他們擔任機構的中高層。
第二,製造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
也許今天的年輕人發現在職場上競爭對手非常多,也有不少富二代空降插隊,令人感到氣餒。
但事實上,街頭智慧仍然極具價值,由低做起也能感受前線人員的想法,成為日後管理下屬的基石。我個人觀察是:今天仍有不少伯樂在尋找千里馬。厚一點面皮,製造機會表現自己,而不是等待機會。
第三,區分人的是思維,而不是知識。
今天知識已經成為唾手可得的東西,每個人手上的手機,基本上可以獲取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識。
所以戰場已經不在於知識和學歷,而是在於靈活運用知識的動力。年青人需要學的不單是如何去執行,更是如何用追上時代的思維,以嶄新方式去執行,甚至重新設計遊戲規則。
結語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機遇,每一個時代都有獨有的奮鬥方法。今天香港部分年青人之所以感到氣餒和選擇躺平,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承繼了父母一代的落後思維。
我們是時候再一次引用老土的說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是年輕人的時代,那麼就由年輕人去制定規則吧!
半宅職薯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