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裡人人都贏錢 那誰輸錢?散戶狂熱中接盤 港股處於危險十字路口?
「牛市裡,人人都贏錢,那誰輸錢?」這句話直擊金融市場的殞地:在熱鬧的派對裡,總有人要為盛宴買單。答案藏在*威科夫市場週期理論(Wyckoff Market Cycle)*中——「聰明錢」(Smart Money,即機構投資者或大資金)透過操控市場,從低位吸籌到高位派發,將財富從散戶手中轉移。這場遊戲的核心,是讓散戶在狂熱中接盤,而港股的當前格局,正處於這樣的危險十字路口。
10月,大陸國慶七天假期即將來臨,流動性真空與全球不確定性交織,港股會否在「人人唔覺得會跌」的時候突然崩盤?本文將從威科夫週期、技術信號與市場心理三個維度,剖析「聰明錢」如何準備收網,以及誰將成為最後的輸家。
威科夫週期的陷阱:從累積到出貨
威科夫市場週期理論揭示了市場的四個階段:累積(Accumulation)、上升(Markup)、出貨(Distribution)、下降(Markdown)。在港股,這些階段的痕跡清晰可見:
累積區(14,000-20,000點)
2024年底,恆生指數(恆指)在14,000點附近徘徊,市場悲觀情緒瀰漫,散戶喊「珍惜生命」,無人敢言「價值投資」。這正是「聰明錢」的建倉黃金期。他們在14,000-20,000點低位悄然吸籌,等待政策東風與市場回暖。2025年上半年,隨著中國刺激政策(降準、財政補貼)與南向資金流入,恆指迅速反彈至23,000-24,000點的成交密集區,機構投資者坐享浮盈。
「現在在技術分析及任何signal中睇唔到點解跌。」這正是威科夫理論的精髓——真正的市場轉折,從不在KOL或電視機前被反覆提示。如果大跌前人人都看得出來,聰明錢如何能順利出貨?回顧2024年14,000點的低谷,無人預見反彈;如今,媒體熱議「科技重估」「AI催化」,卻鮮有人警告10月的潛在風險。
當市場陷入「既不強也不弱」的膠著,散戶往往麻痺,認為「頂多盤整,不會大跌」——這正是「聰明錢」收網的時刻。三國時期,司馬懿在誅殺曹爽時,聽到對方沮喪地說:「司馬懿,你贏了,你僅用一天就奪走曹氏四代建立的江山。」司馬懿淡然回應:「我揮劍只一次,但磨劍十數年,這是你先祖曹操教我的本領!」這句話道出了成功的真諦:十年磨一劍,磨劍者切勿心急,唯有耐心等待,方能於出劍一刻一擊致命。
投資亦是如此。當你看好他人,他人或許看淡你;數月後回顧,形勢或已翻轉。成功的投資者懂得穩住當下,控制局面,不讓情況惡化,然後積聚力量,靜待時機。機會,來自周期所揭示的時間。當然,並非所有時間點都精準,但人生本就是一場概率遊戲。正如投資大師詹培忠所言:「贏要谷,輸要縮。」在順境中全力進攻,在逆境中謹慎收縮,這是投資的進退之道。而贏家比起80/20中所寫的20%更要少。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總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時間永遠走在價格及成交量之前,投資者若能洞悉周期,便能把握先機。當前,恆指的走勢令人矚目,但是否會在未來兩個月內見頂?投資如人生,時間是最大的變量。耐心等待,審時度勢,方能在進退之間,攻守有道。逆境要穩、順境要定、失意要達、得意要淡。人人都贏錢,那誰輸錢?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