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失業率升至4.3%創四年新高 AI奪職潮與特朗普關稅震盪大幅度推高失業率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8月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 2.2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反映勞動市場進一步放緩。同期失業率升至4.3%,創下自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分析指出,除了人工智慧(AI)加速取代部分職位外,特朗普關稅與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 也正在削弱企業招聘意願,成為推升失業率的兩大關鍵因素,令美國經濟前景更加黯淡。
面對失業率升高與外界批評,特朗普則曾反擊稱,勞工部統計數據遭到政治操控,矛頭直指勞工統計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8月1日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 Erika McEntarfer,而這一舉動發生在該機構公布美國 7 月就業增長大幅放緩的數小時後。特朗普聲稱,數據是出於政治目的被刻意扭曲,用以抹黑他與共和黨,並揚言若繼續執政,將任命一名「更稱職且合格」的人選取而代之。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Non-Farm Payrolls,簡稱 NFP),指的是美國除農業外所有行業(如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的新增就業人數統計。該數據由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每月發布,用於反映美國勞動市場的健康情況和經濟活力。由於其對金融市場有重大影響,NFP 報告不僅會牽動美元匯率,也會影響股市、債券市場以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策,因此被廣泛視為衡量美國經濟現況的關鍵指標。
根據勞動統計局(BLS),8月非農就業增長幾乎停滯,與前幾個月相比更顯疲弱。6月數據甚至被下修為減少1.3萬人,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次錄得就業下降;7月則上修至 7.9萬人。從行業分布看,醫療保健新增3.1萬職位,社會協助行業增加1.6萬,仍屬增長主力;但聯邦政府就業減少1.5萬、製造業和批發業各流失約1.2萬,礦業亦下跌6,000。
失業率由7月的4.2%升至8月的4.3%,為2021年來最高水平。勞動參與率保持不變,但長期失業人口有所增加。根據紐約聯儲調查,民眾對就業市場信心下滑,「若失業能在短期內找到新工作的機率」降至 44.9%,創2013年以來新低。
兩大事業壓力:AI與特朗普關稅
除了經濟放緩,AI的快速應用也正成為就業市場的重大挑戰。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美國已有超過 1萬個職位因AI應用而直接消失,使AI躋身2025年前五大裁員原因之一。美銀分析師 Hartnett 指出,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自2023年底的4%急升至 8.1%,凸顯高等教育已難再保障穩定就業。高盛則觀察到,科技產業的年輕員工最受AI崛起影響,20至30歲從業者的失業率今年上升約 3個百分點,遠高於行業整體平均。統計亦顯示,截至目前美國企業已宣布裁員超過 80.6萬人,創下自2020年疫情以來同期最高;其中科技業受影響尤為嚴重,今年已裁減逾 8.9萬個崗位,自2023年至今至少有 2.7萬職位被AI自動化取代。
另一項失業壓力則可能受到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影響。研究機構 「通膨洞察」(Inflation Insights) 分析師奧邁爾·謝里夫(Omair Sharif)指出,特朗普的關稅與貿易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加上整體經濟政策方向搖擺,正削弱企業的招聘意願,且短期內恐難改善。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建築業、能源與採礦業共裁員 2.5萬人,批發貿易亦流失 1.2萬個職位。藍領產業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群體,正是特朗普曾承諾要重振的核心選民族群。
前勞工統計局局長格羅申(Erica Groshen)警告,美國經濟正亮起衰退警訊。過去三個月平均每月新增職位僅 2.9萬個,對美國這樣的龐大經濟體而言,幾乎等同於零成長,如此低迷的表現也削弱了特朗普將「經濟成就」作為競選主軸的策略。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