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稀土管制有多猛?美軍8萬武器零件恐斷供 1種材料價格飆60倍
美國早前擬狂加中國貨品關稅,中國加強管制甚至禁止高質軍用稀土出口以作反擊,引發國際關注,歐美政界卻炒作「中國稀土威脅論」。《華爾街日報》近日則報道,有美國軍工供應商因難以尋找高質中國稀木原料的替代品,導致無人機零件訂單要延誤兩個月。自中國實施管制後,部分軍用關鍵材料價格暴漲5倍以上。據悉,釤元素報價更飆至標準價的60倍,令美國國防系統成本急升,有傳多達8萬種美軍武器零件或「斷供」。
供應鏈短板阻斷國防推進
中國的對稀土特別是「軍用級高純度稀土」出口管制,為美國及其盟友的國防供應鏈帶來嚴峻挑戰。據美國防務軟件公司Govini統計,美軍武器系統中,超過8萬種零部件直接或間接涉及目前受中國出口管制的關鍵稀土礦產。更令人不安的是,幾乎所有關鍵礦產的供應鏈,都至少包含一家中國供應商。
這意味著,北京的管制政策能引發廣泛的連鎖反應。有分析認為,雖然世界多國都有稀土礦,但高質稀土的提煉易嚴重污染環境、代價太高,技術要求也高,故現時世上暫無任何國家在稀土提煉技術方面能接近中國的水平,即是高質軍用稀土的供應,幾乎由中國壟斷。據悉這導致美國政府震怒,也令到特朗普總統「投鼠忌器」,原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瘋狂關稅被迫押後。中方則強調,有關稀土出的管理符合國際慣例,因相關物項具軍民兩用性質,同時已依法批准部分民用出口申請。
但中國的「稀土衝擊」已然顯現:美國國防工業所需一些關鍵材料價格已飆漲至過去的5倍以上;用於戰鬥機發動機的關鍵材料「釤」(samarium),報價一度飆升至正常價格的60倍。國防承包商Leonardo DRS也警告,用於導彈紅外感測器的「鍺」,庫存已達警戒線,若2025下半年供應無法改善,產品交付將面臨風險。這場供應危機正直接推高國防系統成本,嚴重影響美軍的戰備狀態與武器產能。
戰略制衡與政策兩難
特朗普出於戰略制衡與供應鏈自主的考量,雖有意進一步加碼關稅等強硬手段,但這可能反噬美國國防供應鏈。自今年初加強稀土與磁材出口管制以來,中國要求企業提交使用說明文件。西方買家反映,中方常要求提供敏感資訊,如產品照片或生產線影像,以確保材料不涉軍事用途,以及不會轉賣給第三者(如美國軍工企業)。
美國無人機馬達製造商ePropelled今年5月即收到中國供應商轉發的中國政府文件,要求提供產品草圖、照片及買家名單,並保證稀土磁鐵不用於軍事用途。該公司客戶約有100間客戶,其中包含美國國防承包商及烏克蘭無人機商,公司國際銷售副總裁湯普森(Chris Thompson)表示拒絕提供。中國供應商因此暫停出貨,導致ePropelled訂單延遲1至2個月,交貨時間倍增。該公司轉向美、歐、日、台等地採購,但這些供應商仍依賴中國稀土。
在此情況下,特朗普政府若硬推擴大加徵關稅,恐激化中國封堵稀土出口的反制,進而削弱美軍與防務產能。政策制定者因此可能出於維持國防穩定與避免供應鏈失衡的考量,而對關稅加碼有所遲疑。
美國對策與中美博弈
美國正全力打造「非中國」的關鍵稀土礦產供應鏈,核心舉措是斥資4億美元(約31億港元)入股最大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成為其最大股東(持股15%),以保障F-35戰機等武器的磁鐵供應。此外,一些國防承包商也開始與新創磁鐵製造商如Vulcan Elements、USA Rare Earth等簽訂協議,以期在未來打破對中國的依賴。但業界認為,建立完整供應鏈需數年時間,遠水難救近火。
然而,美國政府押注MP Materials引發爭議,被批為「挑選贏家」,恐扼殺市場競爭,損害長期利益。這場稀土博弈顯示中美在關鍵資源的競爭將加劇,可能推動全球供應鏈加速走向多元化與區域化。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