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朝一日的夢想】港產文創品牌遠銷挪威 80後文具控一人創業 高峰月營業額達30萬
每個人心中都夢想,渴望「有朝一日」可以達成,可能是環遊世界,可能是學習新技能,也可能是創一番事業。對於港產文創品牌「有朝一日• 文房具(Someday Stationery)」創辦人 Joyce 來說,她的「有朝一日」就是設計出香港文具,並帶到世界各地。
一個工作假期萌生的念頭,在6年時間內變成一個紥根香港、遠銷海外的文創品牌,月營業額更曾高達30萬。
源於工作假期的頓悟:有朝一日,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誕生,源於一次出走。原本是一名設計師的Joyce,曾離開香港的全職工作,到海外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她回憶道當時的旅程中,總會見到來至日本等不同地方的文具品牌,卻從來也沒有見過香港的品牌。
於是,她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或者『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文具品牌?」回到香港後,Joyce 便將夢想付諸實行,並將品牌命名為「有朝一日• 文房具」。這個名字不僅是一個標記,更承載著一種信念——像一個未完成的夢想,提醒著每個人記錄、實踐心中想做的事。
品牌由零開始,至今已在香港擁有近40個寄賣點,另外在台灣也有據點發售,更曾參與東京文創展覽。近年品牌更衝出亞洲,透過網店,將香港設計的文具賣到挪威、德國客人手上。「我們都很驚訝,對方真的是挪威人,卻在挪威認識到我們的品牌」,Joyce 笑著回憶起這份意想不到的喜悅。
設計師的創業辛酸路:屢撞板欲放棄 卻如開盲盒般有驚喜
從設計師轉型小本創業,一切也要「一腳踢」。創立品牌近6年,Joyce 坦言品牌大大小小主要也是由她處理,只有少數時間會聘請兼職員工。
而風光背後,也有無數「撞板」經歷。本身是設計師的Joyce,坦言初期創業時,對運輸、會計等工作一曉不通。她分享一段深刻的辛酸史,指當時有一批貨送到碼頭,她一人到場收貨,卻發現自己低估了一板貨的重量。「原來一板貨是超級龐大,比我整個人還要高」,最後她只能硬著頭皮,推著貨物在路邊周圍截車。
創業路上的辛酸,令Joyce 不時想放棄:「每隔一年我也想放棄,想退休」。然而,她卻口硬心軟,整整堅持了近6年,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當中令她得到慰藉的,正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創業就是如開盲盒一樣,每年都有滿滿的驚喜,捱下捱下便捱了五、六年」,她回憶道。從單打獨鬥到能與知名IP史路比等合作,每個成就也得來不易。
「研習本」熱賣佔6成生意額:幫香港人買回快樂
在眾多產品中,「研習本」系列絕對可以說是品牌的皇牌,佔總生意額高達六成。而這一系列的誕生,源於 Joyce 的個人興趣。「我喜歡飲咖啡,但發現記錄咖啡的本子通常是英文,所以便想設計一個中文版。」
這個想法不斷延伸,她更開始思考:「情緒可以格式化嗎?」於是,她設計出「小氣簿」等可以仔細記錄情緒的本子,結果大受歡迎。特別是「快樂記錄本」和「讚美研習所」,更成為意想不到的熱賣款。「可能香港人都想買返個快樂」,Joyce 正是如此解讀,希望提醒大家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依然記得自己的興趣與感受。
從一個「有朝一日」的夢想,到今天實實在在的成績,Joyce用行動證明,即使是一人創業,也能將版圖從香港一隅,擴展到世界不同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