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職場生存法則 55% Z世代返工扮忙 原因並非偷懶?
今日職場,Z世代的「扮忙」已成普遍現象。根據職涯平台Career.io的最新調查,高達55%的Z世代員工承認曾作「任務掩飾」(task masking),且隨著企業回歸辦公室,此比例顯著攀升。
Z世代的職場生存術
Z世代的「扮忙」並非偷懶,而是複雜的職場生存策略,尤其在「回歸辦公室」浪潮下更為明顯。當企業強調物理在場,年輕員工需花更多精力「看起來很忙」,而非專注實際成果。這種壓力源於傳統「工時文化」與Z世代追求「效率與成果」的價值觀衝突。他們深知長時間在場不等於高效,但為符合預期,不得不採取「任務掩飾」策略。
辦公室回歸與「扮忙」的連結
數據明確指出,辦公室回歸與「扮忙」現象直接相關。員工在辦公室時間增加,「扮忙」傾向隨之上升。這並非巧合,而是對過時管理模式的無聲抗議。許多Z世代員工認為,企業過於關注「坐在辦公室的時間」,而非實際工作量與質量。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管理方式,迫使他們將精力耗費在維持「忙碌表象」上,而非真正投入提升工作效率與創造價值,無疑是企業資源的巨大浪費。
從「在場」到「產出」的轉變
傳統職場文化視長時間在場為敬業,但Z世代看法截然不同。他們成長於數位時代,更看重彈性、效率與最終產出。工作對他們而言是實現價值,而非耗費時間。當企業未能理解並適應此價值觀轉變,反而固守「在場主義」,「扮忙」便成為年輕員工在不觸及底線下,維護個人空間與工作界線的方式。這不僅挑戰既有管理模式,也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如何衡量員工貢獻。
如何識別與應對「扮忙」?
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識別與應對「扮忙」現象是艱鉅挑戰,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與彈性。為有效解決此問題,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建立信任文化: 營造開放、透明且鼓勵溝通的環境,讓員工無需透過「扮忙」來掩飾。
.賦予工作自主權: 允許員工自主安排工作時間與方式,尊重他們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
.提供發展機會: 讓員工看到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激發對工作的熱情與投入。
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真正激發Z世代潛力,將「扮忙」精力轉化為實質生產力。
Z世代的「扮忙」現象,不僅是當前職場縮影,更是未來工作模式預告。它提醒我們,傳統「朝九晚五」與「辦公室中心」模式正受挑戰。企業若想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積極擁抱變革,建立更靈活、成果導向且充滿信任的職場生態。這意味著需重新定義「忙碌」,並將焦點轉向如何提升員工的價值感與歸屬感。當年輕世代無需「扮忙」保護自己,而是能全身心投入有意義的工作時,那才是真正高效且充滿活力的職場。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