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小米創辦人雷軍
從金山軟件最年輕的總經理,到創辦卓越網並成功出售,再到點燃小米這把燎原之火,雷軍證明了一個道理:敏銳地洞察時代趨勢,並順勢而為,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浪潮之巔。當網民普遍認為擅長製造手機的小米竟去「燒銀紙」製造電動車是天方夜譚,雷軍卻示範了甚麼叫做「化不可能為可能」。結果他贏盡投資者的掌聲,也令小米(1810)股價在中概股中一枝獨秀。
從程序員到小米創辦人
雷軍的創業歷程始於1992年以程序員身份加入金山軟件,憑藉技術實力與商業敏銳度迅速崛起,1998年主導推出WPS Office挑戰微軟,奠定中國軟件業里程碑。2007年金山上市後轉戰天使投資,成功孵化凡客誠品、YY語音等項目。
2010年,雷軍以40歲的「高齡」再次創業,創立小米公司,提出「互聯網+硬件+新零售」的鐵人三項模式。2011年,小米發布首款智能手機,以高性價比和粉絲經濟模式顛覆市場,迅速打破國際品牌對中國手機市場的壟斷。僅三年,小米手機銷量登頂中國市場,2014年估值達45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
雷軍的成功不僅在於抓住了智能手機的風口,更在於他對生態鏈的布局。小米通過投資和孵化,構建了涵蓋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生態系統,打造了「小米生態鏈」。目前小米IoT平台已連接逾9億台設備,覆蓋全球數億用戶,成為智能硬件領域的領軍者。
挑戰與重生,引領全球市場
小米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2016年,小米因供應鏈問題和市場競爭陷入低谷,銷量大幅下滑。雷軍親自帶隊改革,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管理全面優化。2018年,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資47億美元,重回增長軌道。他提出「5G+AIoT」戰略,持續加碼研發,推動小米在全球市場的擴張。如今,小米產品遍布100多個國家,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
他強調科技核心在於「為用戶創造價值」,堅持高性價比策略,同時加大對AI、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投入。2021年,小米宣布進軍電動汽車領域,計劃10年投資100億美元,展現雷軍對下一個「風口」的信心。2024年3月,小米首款電動車SU7正式發布,憑藉智能駕駛技術、極簡設計與高性價比,迅速引發市場熱議。上市當天,27分鐘內預訂達5萬台,24小時內預訂總量突破88,898台,展現小米品牌影響力與用戶信任。截至2025年1月,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5萬輛,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黑馬。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