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成功靠「父母錢袋」?銀行客戶新存1000萬 子女可獲名企實習機會

成功靠「父母錢袋」?銀行客戶新存1000萬 子女可獲名企實習機會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27 May 2025

內地傳媒報道,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早前推出一項實習計劃,為其客戶子女提供摩根大通、中金資本、谷歌、微軟等知名企業的40個實習機會。但報名條件卻是「非私行客戶需新增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存量私行客戶需新增資金500萬元以上」,且實習期間不得轉移資金。此舉被質疑涉嫌違法限制客戶對存款的自由支配權,引發了社會的熱議與討論。

 銀行客戶關係管理新策略

 為高淨值客戶子女提供增值服務,一直是私人銀行維繫頂級客戶關係的常見手段。據網上爆料及後續報道,興業銀行私人銀行為該計畫提供了約40個實習名額,合作企業包括摩根大通、中金資本、谷歌、微軟等。參與條件為:非私人銀行客戶需新增資金至少1000萬元,現有私人銀行客戶需新增資金500萬元,且資金在實習期間不得轉移。興業銀行確認計畫真實性,並表示報名已結束。

 中信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也曾推出類似客戶子女暑期實習營活動,如中信銀行某分行在2023年7月邀請近40位客戶子女參與。這些計畫表面上是「教育服務」或「增值體驗」,實則是精準鎖定並深化與金字塔尖客戶的捆綁,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家族事務與下一代培養。

 家庭財富傳承的商機與爭議

 私人銀行核心業務已擴展至家族信託、稅務規劃、法律諮詢及下一代教育與事業發展。為客戶子女提供頂級企業稀缺實習機會,正是「全方位家族管家」服務的體現。商業角度看,這能吸引巨額存款,實現客戶關係代際傳承,將「富一代」財富與「富二代」潛力納入服務版圖。

 然而,社會層面引發爭議,批評者認為「付費實習」模式將競爭機會變成資本較量,使優質資源向富裕階層集中,普通家庭子女起跑線落後,加劇「寒門難出貴子」困境,侵蝕社會公平與教育機會均等,是階級固化的縮影。網友諷刺「去不了名企實習,是父母不努力」,反映無奈與憤慨。

 消費心理與會否涉及違規

 從消費心理角度分析,高淨值客戶願意「買單」,源於對子女前途的期望及對稀缺資源的佔有欲。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頂級企業的實習經歷能為履歷鍍金,增加升學或就業籌碼。這種「望子成龍」心理結合對頂尖資源的渴求,使銀行「增值服務」正中下懷。

 然而「實習期內資金不得轉移」條款引發法律爭議。四川聚仁德律師事務所於全律師認為,此屬附條件儲蓄合同條款,銀行已公示,儲戶可選擇不參加,未違反「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原則。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熊超律師則指該條件實質限制取款自由,涉嫌違法。

 目前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門檻為月日均金融資產600萬元以上。銀行尚未對爭議作出官方回應。這場「存款換實習」的法律與道德辯論持續發酵,考驗監管機構智慧。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