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達500億賣掉48座廣場 太盟騰訊收購已獲批
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再次大規模出售資產。根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萬達商管將出售位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39個城市的48座萬達廣場股權,買方是由太盟投資集團(PAG)、騰訊、京東系資本及陽光人壽等組成的財團,交易金額達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交割。此次交易是萬達自2023年債務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處置行動。
企業財務重組與戰略轉型
萬達集團此次出售旗下48座位於核心一、二線城市的萬達廣場,套現約500億元人民幣,是應對財務困境的關鍵一步。自2023年以來,受房地產市場下行、消費復甦乏力、融資渠道收緊等因素影響,萬達重資產模式壓力巨大。租金收入增速放緩,珠海萬達商管未能如期上市,觸發對賭協議中的回購條款,導致流動性困難。截至2024年9月,萬達商管短期債務達400億元,還面臨180億元仲裁追討,王健林持有的3億元股權也被凍結至2027年。
在此背景下,萬達選擇賣資產自救。2017年7月,萬達曾以637.5億元出售13個文旅項目和77家酒店,創中國地產史最大併購案。2023年債務危機以來,萬達已出售超30座萬達廣場。此次出售48座廣場,包括北京銀河萬達、上海五角場萬達等標杆項目,凸顯回籠資金的迫切性。這筆500億資金能解當下之急,更深層次目的是推動萬達向輕資產模式轉型。未來,萬達商管繼續負責廣場運營,但資產所有權轉移,形成「資本持有+萬達管理」的新格局,以降低負債、提高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買方背景與市場影響
此次交易由太盟投資集團(PAG)主導,騰訊、京東系資本及陽光人壽等機構參與;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新信息,該筆交易已被無條件批准。太盟注資50億元認購次級份額,展現對成熟商業資產的信心,儘管年化回報率預估6%-8%且存在不確定性。國有銀行銀團提供的300億元優先級貸款,反映國家對優質商業地產項目風險可控的判斷。
騰訊和京東的參與超越財務投資,是其線上線下融合(OMO)戰略的延伸。萬達廣場的線下流量與商業配套,為兩巨頭提供拓展場景、獲取數據、試驗新零售的機會。京東可結合電商物流與實體商業,騰訊則能以社交支付能力賦能運營。此交易預示商業地產競爭將轉向科技、數據與生態系統整合,加速行業精細化、科技化轉型。
地產行業的風險與機遇
萬達出售成熟資產,反映企業困境與行業深層風險。短期可能引發消費者對市場前景的擔憂,影響消費意願;但若新運營方能提升效率與體驗,或能重新激活消費熱情。
行業層面,此事件凸顯高槓桿擴張模式的風險。在經濟放緩與政策壓力下,房企流動性危機加劇,加速行業整合,但也為資金充裕者提供併購機會。輕資產運營、存量改造及REITs等退出渠道成為轉型方向。萬達「資本持有+品牌管理」模式,為重資產企業提供借鑑,如何在剝離債務的同時保留運營能力。未來商業地產將更考驗精細化運營、資本運作與抗風險能力。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