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David Webb 告別演說    尖銳批評港府政策   稱港擁3大不可替代優勢

David Webb 告別演說 尖銳批評港府政策 稱港擁3大不可替代優勢

Business News
By Michael Chan on 13 May 2025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碩士,現為資深財經編輯及作者,主要研究分析及撰寫金融經濟、科技產業文章。在香港著有多部暢銷書包括:《股票投資All-in-1》(第8版)、《從股壇初哥,到投資高手!》(第7版)、《只賺不賠小股神》(第3版)、《投資理財超入門!》及《22世紀不再七不思議之科技經濟與產業趨勢》,並於台灣出版《專為初學者設計的股市致富系統:整合價值與趨勢的股票投資系統入門書》及《冠軍經理人的趨勢發現&投資觀念》。

在日前的告別演說中,「股壇長毛」David Webb對香港的經濟狀況提出了尖銳而務實的批評。他敦促政府「削減一些無效的大型基建項目開支」,以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他毫不留情地批評部分疫情期間的紓困措施「非常愚蠢」,例如向生意興隆的超級市場發放「保就業」補貼,以及向包括他本人在內、並無需要的人士派發消費券。他亦點名「長者2元乘車優惠計劃」,認為該計劃每年浪費公帑約50億港元,主張應將資源更精準地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士。

自由市場信念與政府人才缺口

除了具體的開支項目,Webb更指出香港政府內部存在「技能缺口」,期盼能有更多熟悉經濟學及自由市場運作的人才擔任財政司司長等要職。這番言論的背後,是他對自由市場根深蒂固的信念。他重申,「讓市場自由運作才更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這與他長年倡議香港應設立競爭法的主張一脈相承。

Webb對經濟的批判,其意義遠超單純的財政審慎。他對特定開支的削減建議,植根於其對資源應由市場力量而非中央規劃主導配置的深刻信念。他批評政府對中小企的貸款擔保政策猶如「灌溉雜草」,認為這扭曲了市場的自然淘汰機制,助長了低效率企業的生存。

強化市場公正與透明的改革建議

為吸引優質企業來港上市、提振市場活力,Webb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核心均指向強化市場的公正與透明:

.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及加強投資者保護。
.引入「集體訴訟制度」,賦予受損小股東更有效的法律追索權利。
.推動獨立董事由獨立股東選出,確保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問責性。
.強制上市公司作季度財務匯報,提高資訊披露的頻率和及時性。

投資者教育與監管機構的角色

對於普通投資者,Webb的忠告是:「做好功課,不應依賴市場價格判斷股票價值」,因為市場價格可能因人為操控而偏離其公允價值——這正是他揭露「謎網」時的核心警示。他同時期望監管機構能更專注於處理上市公司內部的治理問題,如欺詐、隱瞞貸款和資金挪用等根本性弊病。

儘管對當下問題直言不諱,David Webb對香港的長遠未來仍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香港擁有三大「不可替代優勢」:「完善的金融基建、人才儲備及市場開放度」。這些基石是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要素。

談及聯繫匯率制度,Webb預期這個自1983年建立的體系將會持續,主要原因是「政府厭惡變革」。他更直言,浮動匯率對香港這樣的外向型經濟體而言將是「災難」,並將港元本質形容為「兌換美元的臨時憑證」。

獅子山精神的再詮釋

對於香港社會核心價值之一的「獅子山精神」,當被問及此精神是否尚存時,他明確指出:「它本應是自力更生的企業家精神,不是等待政府救濟的惰性」。他將香港黃金時代的「機會經濟」與「自我提升」精神,與現今社會部分瀰漫的「依賴心態」作出對比。這番話語,不僅是對一種精神的懷緬,更是對當下社會風氣的警醒。

更宏觀地看,Webb相信香港乃至中國內地長遠而言會變得「更加民主」,因為計劃經濟並非實現經濟增長的最佳選擇,市場的自由運作更為有效。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