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燒向能源:中國已斷購美國LNG,誰是能源市場贏家?
當中美貿易戰的硝煙從關稅擴散到能源領域,中國已連續十周以上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根據航運數據,自2月6日一艘載有6.9萬噸LNG的貨船抵達福建後,中國對美國LNG的進口戛然而止,高達49%的關稅讓美國LNG失去競爭力。這場能源博弈將如何影響全球LNG價格、美國供應商的命運,以及中國的能源安全?
中美貿易關係與能源市場的變動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開啟以來,歷經多輪關稅交鋒,2025年初的最新動作將能源合作推向風口浪尖。中國於2月10日對美國LNG徵收15%關稅,隨後迅速上調至49%,直接導致中國買家放棄美國LNG。這一舉動是對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高關稅的報復,顯示雙邊貿易緊張已從製造業擴展至能源領域。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2024年對中國出口約佔其總出口的5%,雖非主要市場,但中國的「斷購」仍對美國LNG企業如Cheniere Energy造成壓力。與此同時,中國轉向澳洲、卡達等供應商,顯示其能源安全策略更趨靈活。這場貿易爭端不僅改變了雙邊能源流向,也為全球LNG市場的價格與供需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中國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戰略與全球能源競爭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LNG進口國,近年來積極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以降低對單一供應國的依賴。根據IEEFA報告,2024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達到了約1,060億立方米(約合7,800萬公噸),較2023年增長9%,主要來自澳洲(34%)、卡達(24%)和馬來西亞(10%)。俄羅斯的Power of Siberia-1管道今年將達滿載380億立方米,進一步鞏固管道氣供應。中國的能源政策明確限制煤改氣項目,並優先發展國內氣田、可再生能源及核電,顯示其在能源安全與低碳目標間尋求平衡。
與此同時,全球LNG市場即將迎來供應激增,美國與卡達預計到2028年新增近45%的全球LNG產能,這加劇了供應商間的競爭。中國的多元化策略使其在與俄羅斯、土庫曼等國的談判中佔據優勢,能以更低價格鎖定長期合同。這種靈活性不僅削弱美國LNG的市場影響力,也促使澳洲等國加速與亞洲、歐洲市場簽署新協議,全球能源競爭格局正加速重塑。
LNG市場價格波動與對美國供應商的影響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4年報告,全球LNG供應2024年僅增長3.5%,遠低於2016-2020年的8%,供需緊張導致價格波動加劇。俄烏衝突曾導致歐洲(TTF)及亞洲(JKM)的現貨價格上升至非常高的歷史水平。儘管後來由於歐洲天然氣庫存水平較高、全球供應量增加以及部分需求增長放緩等因素,價格已從最高點明顯回落,但市場對於地緣政治風險(例如紅海航運安全問題)、極端天氣條件以及潛在供應中斷的可能性仍然高度敏感。
高關稅使美國LNG在中國失去價格競爭力,企業如Cheniere Energy的長期合同(如與中國ENN的180萬噸/年協議)面臨轉賣風險。與此同時,全球LNG產能將在2025-2028年激增40%,可能導致價格下跌,進一步壓縮美國供應商利潤。美國LNG行業需尋求新市場並優化成本,以應對這一變局。
隨著全球LNG產能激增,價格波動與競爭加劇將重塑能源地緣政治。中國的能源轉向會否加速全球低碳進程?美國又能否在這場博弈中找到新平衡?這場能源風暴的結局,將由市場與政策的交鋒共同書寫。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