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債市暴跌引發「最好的交易日」? 但奇蹟往往是更深痛苦的前奏曲

債市暴跌引發「最好的交易日」? 但奇蹟往往是更深痛苦的前奏曲

Investment Bloggers
By 徐立言 on 18 Apr 2025

當政治與市場發生碰撞,總是市場先讓步。至少這一次是這樣。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三天內飆升至4.5%,創下近年新高,漲幅驚人地達到12%。這不是什麼溫和的「市場調整」,而是一場赤裸裸的債市暴動。從圖表上看,收益率走勢彷彿一支火箭升空,唯一差別是這火箭帶來的是恐慌,而非希望。

這場「債券癲癇」的爆發,正是觸動白宮暫緩關稅政策的關鍵。據《紐約時報》報道,總統在債息竄升後終於眨了眼,決定給全球貿易90天的喘息時間。畢竟,當債券市場開始尖叫,連最硬派的貿易鷹派也得短暫學會裝聾作啞。

與此同時,股市則完全陷入解離狀態。標普500指數在一天之內暴漲9.5%,成為近百年來第十個「最好的交易日」,但讀者或許該記住華爾街的一條鐵律:極端反彈往往發生在深度恐慌之中,而非健康牛市。2025年4月9日的驚人漲幅並非值得慶祝的里程碑,而是市場病態的症狀表現。

觀察歷史上的「最佳交易日」名單,令人毛骨悚然的模式即刻浮現—1929、1931、1933、1939—這些日期無一例外地指向大蕭條和戰爭時期的極端波動。

市場在死亡邊緣反彈的能力向來令人讚嘆,但這類「奇蹟」往往是更深痛苦的前奏曲而非尾聲。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總統私下承認「願意承受痛苦」,甚至考慮「引發衰退但避免大蕭條」,但市場顯然對這種「自願性衰退」的戰略構想不太買單。

標普500指數期貨一度觸及20%的技術性熊市邊緣,與20%的官方定義僅一線之隔。指數距高點下跌18.9%,與20%的官方定義僅一線之隔。但歷史已經證明,19.4%(1976年)、19.9%(1990年)、19.3%(1998年)、19.4%(2011年)和19.8%(2018年)的「技術性修正」帶來的痛苦與正式熊市無異。

值得思考的是2020年的詭異現象可能再次上演—股市與經濟脫節的奇觀。當時經濟停擺,失業率飆升,而股市卻如脫韁野馬般上漲。市場的前瞻性思維被證明是正確的,但這種脫節同樣可能以相反形式出現:股市可能在經濟衰退尚未顯現時便已崩盤,然後在真正衰退來臨時開始復甦。

這種混亂局面將使投資決策更趨複雜化。美元持續下跌,債息飆升,全球股市再次回落,關稅仍維持數十年來最高水平。這不是一場單純的市場修正,而是一場制度與信心的壓力測試。

結語?最危險的想法莫過於相信一切已塵埃落定。在金融市場這場龐大的賭博遊戲中,籌碼仍在不穩定的手中顫抖,而莊家—政策制定者們—似乎也在邊做邊學,以全球經濟為實驗場。

徐立言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