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粉錢公司幫你出?飛鶴 伊利 君樂寶狂撒40億「催生」,乳企補貼潮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在中國生育率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乳業巨頭正以令人震驚的姿態加入「催生」大軍!飛鶴、伊利、君樂寶等龍頭企業紛紛宣布投入數十億元生育補貼,合計達44億人民幣(下同),試圖在人口危機中搶佔先機。這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更是一場精明的商業布局。補貼背後,究竟是為了刺激市場需求,還是搶佔母嬰市場的未來?
哪些乳企在「撒錢」催生?
這場企業級的「催生」行動,由國內乳業龍頭率先掀起。中國飛鶴(港股代號:6186)於3月26日宣布投入12億元,為孕婦家庭提供每戶1500元以上的生育補貼。伊利集團(A股:600887)緊隨其後,於4月15日推出16億元補貼計劃,每戶孕婦家庭可獲1600元補貼,並附帶育兒健康諮詢服務。君樂寶同日宣布同等規模的16億元補貼計劃,針對孕產婦提供現金補助及產品優惠。此三家企業合計投入44億元,覆蓋數十萬家庭,規模空前。這些舉措不僅彰顯乳企的財力,也顯示其對母嬰市場的強烈信心。
巨額補貼背後:乳企的「生育焦慮」與多重考量
乳企巨頭們不惜重金投入生育補貼,絕非一時興起,其背後有多重戰略考量。首先,中國出生率連年下滑,2023年全國出生人口僅902萬,創1949年以來新低,直接衝擊嬰幼兒奶粉市場。 飛鶴、伊利等高度依賴嬰配粉的企業,面臨收入萎縮的壓力,補貼旨在刺激生育意願,間接擴大潛在客戶群。
通過補貼鼓勵自家員工生育,既是穩定內部消費群體,也期望能起到示範作用,提振社會生育意願。其次,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CSR)、提升品牌形象和僱主聲譽的絕佳機會。在國家積極倡導生育友好的大背景下,此舉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社會美譽度和公眾好感度。再者,優厚的生育福利有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別是女性員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忠誠度。當然,也不排除響應國家政策導向,以及在行業內形成正面競爭效應的考量。
生育補貼的影響與港股乳企表現
目前中國乳製品市場規模達6000億元,但嬰配粉市場因出生率下降承壓。 乳企的補貼計劃可能短期內提振品牌形象與消費者好感度,長期則有望緩解市場萎縮壓力。然而,補貼效果取決於政策執行與生育意願的實際提升,挑戰依然存在。
港股乳業股近期受補貼消息提振,表現亮眼。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飛鶴宣布消息後上漲1.54%(3月27日),最高至6.68港元每股;伊利股份宣布補貼後上漲1.09%(16日),最高至29.74元每股。市場對乳企的樂觀情緒,部分源於補貼政策與原料奶價觸底反彈的雙重利好,預計乳業板塊將保持穩健增長。
飛鶴、伊利、君樂寶等乳業巨頭的數十億生育補貼,無疑為應對低生育率問題注入了新的企業力量,展現了其前瞻性佈局和社會擔當。然而,補貼能否真正扭轉人口趨勢,仍需時間檢驗。乳業的未來,將如何在政策與市場的交織中演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