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水基金沽清中概股 加注美股英偉達微軟Meta 創辦人達里奧憂內房風暴拖垮中國
曾是中國大好友的「鱷王」達里奧宣布退休後,由他創立的橋水基金的最新持倉報告顯示,橋水正「遠離中國」!橋水在今年第2季原來已清倉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和百度等中概股,轉而大舉加碼英偉達(Nvidia)、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Meta等美股七雄。不過達里奧早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已看好中國,橋水的「轉軚」,遂格外令人感慨。
達里奧在80年代,見證了中國從文革的陰霾中走出,從貧窮到崛起的奇跡,還積極參與其中。橋水基金早在1995年就開始投資中國市場,與中國高層建立了深厚關係。2023年11月,他甚至曾與習近平同桌共餐,並稱讚習近平的晚宴演講意義非凡。在達里奧的眼中,中國不是風險,而是機會。他曾在2019年警告:「如果不投資中國,你會面臨真正的風險。」2020年,他又提醒投資者勿忽視中國作為經濟超級大國的崛起。甚至在2021年,當索羅斯公開批評投資中國是「悲劇性錯誤」時,達里奧站出來為貝萊德(BlackRock)辯護,堅稱「中國不可忽視」。
這種樂觀有其道理。從1980年到20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近10%,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達里奧的橋水基金從中獲利豐厚,中國資產一度佔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正如達里奧自己喜歡的「大週期」理論——帝國興衰如潮水漲落——中國的黃金時代也開始出現裂痕。2022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多重挑戰:房地產泡沫破裂、債務危機、地緣政治衝突、科技戰以及疫情後遺症。達里奧的語調逐漸轉變。2024年3月,他在LinkedIn發帖,討論中國的諸多困難,警告北京若不削減債務並放鬆貨幣政策,將面臨「失去的十年」。同年9月,他接受採訪時直言:「中國在過去四年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困難。這使中國面臨比1990年的日本更嚴峻的形勢。」
達里奧的轉變不是一夜之間。早在2023年,他就在中國演講中提到「全球政治風險大於經濟與金融風險」,並警告「世界處於危險邊緣,面臨三個劇變」。他將這些劇變歸結為「百年一遇的風暴」:債務壓力、大國衝突、重大技術變革,以及乾旱、洪水和疫情等自然災害的結合。在達里奧看來,中國的債務問題尤為嚴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佔GDP約25%,佔居民財富70%,但泡沫破裂導致開發商違約潮,恒大、碧桂園等巨頭相繼爆雷。2024年,中國的總債務已超過GDP的300%,這讓達里奧聯想到日本的「失落十年」——那時日本也因房地產崩盤和債務積累,陷入長期停滯。但達里奧認為,中國的局面更棘手,因為它還疊加了中美貿易戰和科技封鎖。美國的晶片禁令讓華為、中芯等企業掙扎求生,而中國的內部清洗——從改革派全球主義者轉向忠誠的共產民族主義者——也讓投資環境更不確定。
在這種背景下,達里奧今年突然選擇了「全退」。2025年上半年,他宣布出售所持橋水基金的最後一批股份,並辭去董事會職務,正式退出公司治理。這標誌著橋水進入「後達里奧時代」。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橋水向客戶發出一份函件,確認達里奧的股份被回購,並向汶萊主權基金配售新股,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汶萊基金將持有橋水近20%股權,成為主要股東之一,而橋水的聯席投資總監鮑勃·普林斯(Bob Prince)仍是最大單一股東。達里奧在聲明中表示,他將以「客戶及導師」的身份,見證橋水的未來成功。但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儘管達里奧多年來已卸任行政總裁和聯席投資總監,但他仍積極參與公司事務。這次退休,或許是為了讓橋水擺脫他的「中國情結」,轉向更務實的全球投資布局。
橋水向美國證交會提供的最新13F文件(截至6月30日的季度持倉報告)印證了這轉變。文件揭示了橋水585項投資的總市值,較上季增加15%,達248億美元。報告顯示,橋水在上季大舉買進科技股,尤其是AI相關企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偉達:橋水增持438.7萬股,加碼幅度高達154%,總持股達722.9萬股,市值11.4億美元,讓英偉達躍居橋水第三大持股,僅次於兩檔標普500指數ETF。同時,橋水增持微軟(從80.9萬股增至172萬股,市值8.53億美元)、Alphabet(從304萬股增至560萬股,市值9.87億美元)和Meta(從42.56萬股增至807.1萬股,市值5.96億美元)。其他增持包括Uber、安謀(ARM)和Intuit等金融科技股。新建倉則有美國能源公司EQT、叫車業者Lyft和美妝零售商Ulta Beauty。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概股清倉行動」。橋水完全沽清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和百度等中概股的持股,同時賣出能源股雪佛龍。 減碼部分包括SPDR標普500 ETF(從334萬股降至262萬股)、Constellation Energy、蘋果、聯合航空和安達保險。這一調整並非孤例。早在2025年第一季,橋水就曾爆買阿里巴巴ADR,但第二季卻180度轉向大舉沽出阿里,顯示出它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急速崩潰。
為何橋水基金如此決絕?從達里奧的最新觀點看,這是對中國經濟「百年風暴」的防禦。達里奧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即表示,中國在製造業上將繼續領先美國,「我們在有生之年都無法與中國競爭」。但在AI應用上,中國的廉價晶片雖有價格優勢,卻面臨美國的創新壁壘和知識產權保護。達里奧預測,AI將成為「一場國家不能輸的戰爭」,但中國的債務和地緣風險讓其處於劣勢。 他建議中國進行「美麗的去槓桿化」:一方面通過通貨緊縮減債,另一方面放鬆貨幣刺激經濟,平衡債務負擔。否則,中國可能步日本後塵,陷入長期經濟停滯,故他希望中國領導人「有勇有謀」解決上述難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