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光刻技術另闢蹊徑,ASML訂單驟降,從特朗普關稅到晶片管制,地緣政治重塑半導體行業?
半導體設備龍頭荷蘭阿斯麥(ASML)公布訂單銳減,引發市場憂慮。在此之前,中國科學院宣布在深紫外光(DUV)光刻技術取得突破,理論上可推進至3納米製程,並採用不同於ASML的技術路徑。在中美科技競爭及貿易壁壘背景下,這些事件正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中國光刻技術新進展:潛力與現實差距
中國科學院近期宣布,其研究團隊透過創新的固態雷射方案,成功產生了波長193納米(nm)的深紫外光(DUV)相干光源,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光電工程學會》期刊。193nm是當前主流DUV光刻機的核心波長。
此固態雷射技術與ASML等主流廠商採用的準分子雷射(Excimer Laser)不同,理論上可支持半導體製程向5納米甚至3納米延伸。若此技術路徑最終證實商業可行,可能為中國在光刻機領域繞開現有技術壁壘提供新途徑。
這項進展被視為中國在美國及其盟友加強技術出口管制下,尋求半導體技術自主化的重要一步。光刻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設備,其本土化突破具有戰略意義。但研究團隊承認,新技術在輸出功率、穩定性及脈衝頻率等關鍵指標上,與ASML等成熟商用設備存在顯著差距。
ASML訂單下滑:市場放緩與管制衝擊
全球光刻機市場領導者ASML正面臨挑戰。該公司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新增訂單金額僅39.4億歐元,較前一季近乎腰斬。
訂單下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市場需求週期性放緩。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PC)需求降溫,部分晶片製造商延後擴產及設備採購。雖AI、高效能運算需求仍強,但不足以完全抵銷其他領域的下滑。其二,出口管制影響。美國聯合荷蘭、日本等國,持續收緊對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設備的限制。ASML的頂尖極紫外光(EUV)光刻機早已禁售中國,部分高性能DUV光刻機的出口也受限。中國是ASML的重要市場,出口限制直接影響其訂單。ASML亦在財報中指出,地緣政治和貿易管制帶來不確定性。
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半導體產業的深層影響
近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動盪,與地緣政治因素密切相關。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雖主要針對廣泛貿易,但其引發的中美摩擦及對「國家安全」的強調,為後續的科技競爭埋下伏筆。
現行的、更具針對性的半導體技術與設備出口管制,其影響更為直接。
對全球供應鏈而言,變化的管制使企業難以規劃長期投資與供應鏈,增加了不確定性與成本。同時,各國強調供應鏈韌性與本土製造,可能導致全球整合的供應鏈趨向碎片化或區域化,或降低效率。此外,預期性的囤貨與庫存調整,也放大了市場供需波動。
對荷蘭ASML而言,出口管制限制了其向中國銷售先進DUV及EUV設備,使其損失部分增長機會。ASML還需投入資源應對複雜的出口法規與合規審查,增加了營運複雜性。長遠來看,若中國自主技術取得實質突破,可能逐步影響ASML的市場地位。
對中國光刻機發展而言,外部壓力強化了其發展自主半導體產業鏈的決心,並增加投入。中科院的成果即為此背景下的嘗試。壓力也促使中國加速尋找替代技術路徑和建設本土供應鏈。儘管短期內,缺乏最先進設備將限制中國高階晶片製造能力,但其長期目標是建立獨立自主的產業生態。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中國在光刻技術上取得的進展,雖距商業化尚遠,但顯示其自主化的決心。ASML面臨的訂單壓力,則反映了市場週期與地緣政治風險的雙重影響。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