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DOGE部門啟動AI「天眼」,「效率改革」恐淪為政治監控?AI的黑暗面,我們離《1984》還有多遠?
華盛頓的權力走廊瀰漫著寒意。據知情人士透露,由科技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領軍的「政府效率部」(DOGE),據稱正利用尖端AI秘密監控聯邦雇員通訊,篩查對特朗普的「敵意言論」。此消息引發巨震,點燃了關於科技巨頭介入政治、AI倫理與公民隱私的激烈辯論。當矽谷力量與政治權力交織,一個關於監控與忠誠的潘多拉魔盒,是否已被打開?
風暴之眼:馬斯克DOGE被指用AI監控聯邦雇員
DOGE本身是特朗普與馬斯克商討設立、旨在精簡官僚體系的爭議性概念。讓擁有龐大商業帝國的馬斯克掌舵政府改革,已引發利益衝突的擔憂。此次AI監控指控將擔憂推向頂峰。據稱,DOGE利用AI分析包括電郵、內部平台乃至加密通訊在內的數據流,核心目的是建立「忠誠度」篩查機制,找出潛在「內部敵人」——這是特朗普常用的詞彙。此舉不僅讓人聯想歷史上的政治清洗,更在數字時代賦予當權者前所未有的隱蔽監控能力。
「數字麥卡錫主義」?各界強烈反響
消息傳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批評者直指其踐踏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侵犯個人隱私與言論自由。
法律與倫理警鐘: 專家嚴重關切此舉可能違反美國憲法基本權利。喬治城大學的莎拉·克雷普斯(Sarah Kreps)直言:「這聽起來像是數字時代的麥卡錫主義…利用技術懲罰政治異見,是威權主義的特徵。」
透明度與濫用風險: 批評聲音普遍聚焦於其運作的不透明性。質疑直指AI算法的設計、偏見、數據儲存與使用方式,以及訪問權限。電子前哨基金會(EFF)等組織警告,這些信息極可能被用於政治報復、打壓異己,甚至因馬斯克的商業網絡而被挪作他用。
核心擔憂: 總體而言,擔憂集中在:缺乏透明度、潛在的政治濫用(針對異見者)、對基本權利的侵犯(隱私、言論自由),以及馬斯克作為私人企業家在政府內部角色的根本性利益衝突。科技界內部亦有反思聲音,認為將AI用於政治監控是對技術初衷的背叛。
AI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社會濫用風險
馬斯克DOGE的AI監控疑雲,折射出AI潛在濫用的廣泛風險。隨著AI能力飛速發展,其誤用、濫用正對社會構成嚴峻挑戰。
監控與偏見: AI驅動的監控技術(如人臉識別、行為追踪)日益普及,嚴重侵蝕個人隱私,造成「寒蟬效應」。同時,AI系統可能學習並放大訓練數據中的社會偏見,導致在招聘、信貸、司法等領域出現歧視性結果。
信息操縱與監管困境: 生成式AI降低了製造逼真虛假信息(Deepfake)的門檻,被用於政治宣傳與詐騙。AI驅動的自動化工具能大規模影響輿論。然而,技術發展速度遠超立法,如何在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間取得平衡,確保AI的透明、公平與問責,是全球面臨的重大難題。
DOGE事件集中體現了這些擔憂:強大行為者(政府結合科技巨頭)在缺乏監督下,利用AI達到特定政治目的,同時引發關於偏見、透明度和根本權利的深刻質疑。
科技與權力的十字路口
馬斯克DOGE被指利用AI監控聯邦雇員,無論細節如何,都敲響了警鐘。它揭示了科技巨頭影響力滲透國家權力核心時的潛在矛盾,並將AI這把雙刃劍的風險暴露無遺。
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必須警惕技術的異化。對AI的應用,尤其涉及公民權利和政治領域時,必須置於嚴格的法律與倫理框架下,確保透明、問責和尊重人權。缺乏有效監督的AI力量,可能滑向奧威爾式的未來。
此次事件迫使我們審視:數字時代政府權力的邊界何在?科技領袖的角色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在擁抱AI機遇的同時,駕馭其潛在風險?未來社會如何在科技、權力與人性間找到平衡,是我們必須回答的關鍵命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