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能源換貿易?一週砍掉3500億?透視美歐貿易爭端:從關稅壁壘到能源博弈的全面解釋

能源換貿易?一週砍掉3500億?透視美歐貿易爭端:從關稅壁壘到能源博弈的全面解釋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08 Apr 2025

特朗普再度將矛頭指向歐洲,這次的武器是能源。他宣稱要透過向歐盟大量出售美國能源,一舉扭轉雙方長久以來的貿易逆差,甚至語出驚人地表示「一週內就能砍掉3500億美元」。此言不僅震動能源市場,更為本已緊張的美歐貿易關係增添變數。這不僅是潛在的能源交易,更是牽動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和跨大西洋關係的複雜博弈。

特朗普的能源算盤:以出口彌補貿易逆差

特朗普對美歐貿易關係的不滿,核心始終是龐大的貿易逆差。為解決此問題,特朗普政府除揮舞關稅大棒外,也看中了美國的能源優勢。得益於頁岩氣革命,美國已轉變為能源出口大國,特別是液化天然氣(LNG)產量激增。特朗普希望將此優勢轉化為貿易武器。他的邏輯很簡單:歐盟需要能源,美國有豐富能源可供出口。若能促使歐盟大量採購美國LNG、原油等,將大幅增加美國對歐出口,有效縮小貿易逆差。

歐洲能源版圖:誰是關鍵供應者?

想理解特朗普能源牌的潛力,需先看歐盟的能源進口格局。歐盟能源供應多元但高度依賴外部。

俄羅斯:俄羅斯曾是歐盟最重要能源供應國,尤其在天然氣領域,通過龐大管道網絡向多國輸送。其優勢在於地理鄰近、長期合約及相對低的成本。儘管歐盟近年試圖降低依賴,但俄氣的價格與供應穩定性使其難以被迅速完全替代。俄烏衝突後,歐盟雖大幅減少俄管道氣進口,轉向LNG,但也為美國等國創造了顯著機會。

挪威:挪威是歐盟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和重要原油供應國,通過海底管道輸往西歐、北歐。作為穩定可靠的非歐盟供應者,挪威是歐盟能源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支柱。

中東與北非:中東(如沙特、伊拉克)是歐盟重要原油來源。北非(如阿爾及利亞)則向南歐供應天然氣。但該地區的地緣政治不穩是潛在風險。

美國與其他LNG供應國:近年全球LNG貿易興起,美國、卡塔爾等國在歐洲市場份額增加。歐盟也積極建設LNG接收站以求多元化。美國LNG供應潛力巨大,且相對不受地緣政治直接鉗制,但在特朗普提出構想時,其價格(含液化和運輸成本)相較管道氣的競爭力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基礎設施也是瓶頸。俄烏衝突後,美國LNG對歐出口急劇增加,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成為填補俄氣缺口的關鍵力量。

關稅陰影下的美歐貿易戰:打擊目標與潛在衝擊

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攻勢並非空談,而是落實到關稅政策,目標明確,鎖定歐盟核心產業。

鋼鋁關稅:對進口鋼鋁全面課徵25%關稅。雖針對全球,但對歐洲鋼鐵出口國(德、法、意等)造成直接衝擊,增加成本、削弱競爭力,並引發歐盟對美國標誌性產品(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等)的對等報復。

汽車關稅威脅:更具威懾力的是多次威脅對歐盟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徵收高達25%關稅。此舉主要針對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汽車製造業。汽車業是德國乃至歐盟的經濟支柱,對美出口巨大。高額關稅一旦落地,將對寶馬、奔馳、大眾等巨頭造成沉重打擊,衝擊銷量、就業,拖累整體經濟。

其他領域摩擦:美歐在數字服務稅(針對美國科技巨頭)、農產品補貼(空客波音爭端)等領域亦存摩擦,特朗普政府均曾威脅採取關稅報復。

特朗普政府試圖以美國能源出口作為解決美歐貿易逆差的方案,輔以關稅施壓,構建了獨特的對歐經貿策略。這反映了美國能源格局的轉變,也暴露了歐盟能源供應的脆弱性及其核心產業面臨的風險。儘管其言論常帶誇張,政策效果存疑,但他挑起的這場融合能源、貿易與關稅的博弈,無疑重塑了跨大西洋關係,其影響延續至今,並在當前地緣政治變局下呈現新挑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