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四間國有銀行集體「補血」,國家隊豪注5200億,銀行業真實危機浮現?

四間國有銀行集體「補血」,國家隊豪注5200億,銀行業真實危機浮現?

News
By Shiney Xu on 31 Mar 2025

中國四間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及郵儲銀行近日宣布,將向財政部及央企定向增發A股,募集總額不超過5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舉被視為應對房地產低迷、地方債務壓力及消費疲軟的重要措施,引發市場關注:這究竟是穩定市場的定心丸,抑或是潛藏更深層危機的訊號?

財政部溢價注資的信心之舉

根據公告,四內銀分別於3月30日在上交所披露增發預案,其中中行募集1650億元,建行1450億元,交行900億元,郵儲1100億元。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財政部以溢價方式認購,例如中行每股6.05元,較當日收盤價5.5元高出近10%。網民「財經小白」在X上表示:「財政部直接用真金白銀挺銀行,是信心滿滿還是不得不為?」另一用戶「股市觀察者」則質疑:「溢價入股看似利好,但銀行資本缺口是否比想像中更大?」這些評論反映了公眾對此舉動的兩極看法:既有對政府支持的樂觀,也有對銀行健康狀況的疑慮。

穩經濟還是救銀行?

這次增發的核心目標是提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截至2024年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中國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03%、13.81%、12.27%、11.57%,儘管均高於監管最低要求的9.5%,但隨著經濟下行,信貸風險加大,銀行迫切需要強化自身資本基礎,以維護市場信心。有分析指出,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債務違約事件頻頻,加上中國經濟復甦遲緩,國有銀行承擔了大量政策性貸款,潛在壞賬風險增高,此次增資亦有望為日後「爆雷」預作準備。

信心提振與隱憂並存

短期內,這項計劃無疑提振市場信心。3月30日消息公布後,銀行板塊聞風而動,投資者預期財政支持將緩解壞賬壓力。然而,長遠看,溢價增發可能稀釋現有股東權益,且若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銀行資產質量惡化恐拖累回報。有網友在X上調侃:「5200億是救命錢還是飲鴆止渴?過兩年再看吧!」

事實上,類似的大規模補充資本措施並非首次。早於2010年,四大銀行亦曾透過定向增發與配股,籌資超過2,870億元人民幣,以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經濟挑戰。然而,本次規模更勝從前,反映當前的經濟及金融風險或許更加複雜。

放眼香港,2025年2月《財政預算案》宣布,即日起100元印花稅適用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提高至400萬元。換言之,以往400萬元的物業需繳納1.5%印花稅(最高6萬元),現大幅降至100元,以刺激樓市。如今,內地推出5200億元的「補血行動」,港人笑稱:「香港連個港交所都救得手忙腳亂,內地直接撒5200億,果然是大手筆!」這不禁讓人思考:在全球化壓力下,香港如何借鑑這場「補血行動」穩固自身地位?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