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蔡崇信警告:AI數據中心建設過快,泡沫風險驚現!

蔡崇信警告:AI數據中心建設過快,泡沫風險驚現!

News
By Shiney Xu on 25 Mar 2025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今日在香港匯豐全球投資峰會上拋出一枚震撼彈: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的建設熱潮,可能正走向泡沫化。他直言,從美國到亞洲,科技巨企與投資基金爭相砸下巨資興建伺服器基地,但許多項目卻缺乏明確的客戶需求支撐。這番言論不僅引發業界熱議,更讓人不禁反思:這場AI基礎設施競賽,究竟是未來的基石,還是另一場資本過熱的幻夢?

市場過熱的警訊:建設快過需求

蔡崇信指出,當前全球數據中心建設速度遠超AI服務的初期需求。他特別提到美國市場,亞馬遜、Alphabet和Meta今年分別承諾投入1,000億美元、750億美元和650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總額令人咋舌。他感嘆:「我對這些金額感到震驚,市場預期未來需求很大,但現在是否真需要這麼多?」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項目在開工前甚至未鎖定客戶。例如,一些公司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集資建數據中心,卻未簽下大客戶合約,這種「先建再說」的投機行為,讓泡沫陰影浮現。

科技巨企的AI競賽:誰在領跑?

比較科技巨企的布局,美國企業無疑是這場競賽的領頭羊。亞馬遜雲服務(AWS)去年底宣布擴建數據中心,預計2025年將新增20萬台AI伺服器;Google母公司Alphabet則計劃到2030年將AI算力提升三倍;Meta更豪言要打造「元宇宙」背後的算力支撐。反觀亞洲,阿里巴巴雖積極投入,其AI雲業務去年收入僅約520億美元,與美國巨頭相比仍有差距。但蔡崇信強調,阿里定位獨特,既開發AI技術,也自建基礎設施,試圖在內外兼修中找到平衡。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數據顯示,全球AI基礎建設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363.5億美元,在2024年達到461.5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3,605.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9%。然而,當前算力利用率卻偏低,報告指出,美國新建數據中心的平均使用率僅約60%,顯示供過於求的隱憂。網民不禁問:「這些算力建好了,誰來填滿?Chat GPT還是下一個TikTok?」

深層意義:信心還是賭注?

蔡崇信的警告不僅是對市場的提醒,更反映了科技行業的焦慮與野心。AI被視為下一個經濟引擎,各國企業都不願落後。但過度投資是否會重演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悲劇?一位香港財經博主分析:「現在像極了當年的光纖熱潮,錢砸下去,卻不確定回報何時來。」另一邊,也有樂觀聲音認為:「AI的需求是滾雪球式的,現在看似過剩,五年後可能不夠用。」 

值得注意的是,蔡崇信對AI前景仍抱持信心。他透露,阿里正用AI撰寫年報,已完成65%的內容,顯示技術的實用性。他強調,泡沫並非全盤否定,而是提醒市場謹慎分配資源,避免無效浪費。

回看香港,這股AI熱潮同樣誇張。近年,多家本地初創與國際巨頭爭相宣布AI項目,數據中心計劃如雨後春筍。2023年,一家本地企業宣稱要在新界建「亞洲最大AI算力中心」,估值20億港元,卻因資金鏈斷裂胎死腹中,引發網民熱議:「香港地少人多,建數據中心是夢想還是白日夢?」更有評論嘲諷:「連5G都蓋不全,就想追AI?」這些爭議凸顯香港在AI競賽中的矛盾:雄心勃勃,卻受限於資源與現實。

蔡崇信一席話,點燃了對AI數據中心熱潮的反思。是泡沫即將破裂,還是未來價值的提前布局?或許答案在於如何平衡投資與實際需求。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