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即地獄?情人節無情人也不怕 「一人經濟」堀起 AI應用、疫情令消費者更「I」?](https://image.businessfocus.io/wp-content/uploads/2025/02/bc41ac1c.png?auto=format&w=718)
單身即地獄?情人節無情人也不怕 「一人經濟」堀起 AI應用、疫情令消費者更「I」?
情人節將至,但未必人人遇到有情人。但單身過節日真的如此可怕?事實上,近年不少地方的年輕人奉行不婚、單身主義,甚至是興起「一人經濟」。「一人經濟」也稱為單身經濟,意指涉及單人的經濟活動,包括衣食住行等。雖然對象亦可以是已婚人士、有伴侶者,但相信最為影響的,是一眾單身人士。
一人經濟源於哪裏?
「一人經濟」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由西方經濟學家麥卡錫提出在《經濟學人》中,提出「單身女性經濟」概念。麥卡錫認為單身女性在優渥收入條件下,更有花錢的慾望,是最理想的消費者。而「一人經濟」真正出現,是源自於日本作家岩下久美子作品,指不論是單身族群、已婚人士也應確立「個體獨立性」。
一人之境更開心?各地現單身、獨居人數現象
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本港獨居人數不斷增加。2021年,全港15歲以上單人住戶達53.8萬 ,較10年大幅上升了33%。另外,本港未婚比率在2022年亦達29.1 %,當中30至34歲未婚男士比例升幅最為明顯。
不只是香港,內地年輕人出現「不婚不戀」現象。內媒《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指,2023年內地單身人口達2.3億,又引述調查及專家,分析「脫單難」原因。結果顯示,現時年輕人社交圈固定、宅、不喜歡進行社交活動,加上不善表達。
至於台灣,近日亦有調查指出,脫離疫情後消費者養成「隱形泡泡」習慣。調查由東方線上公佈,受訪者較享受一人時光,逾七成人分別同意「隔窗觀察人們在做什麼 」以及「一個人享受靜寂時空」,遠高於「走進人群一起參與」、「一群好友歡唱聚餐」。調查亦顯示,一人經濟崛起,一人購物、一人用餐的比例亦超過七成。逐漸攀升的單人消費需求亦帶動更多一人服務商機。
疫後獨處成日常 科技進步加持下消費者更「I」?
「隱形泡泡」即指消費者在社交上保持安全、自在的空間,形成並選擇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據《三立新聞網》引述,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別蓮蒂分析一人經濟原因,指疫情後消費者獨處成為日常,他們更專注於自我照顧,以及日常的小確幸。這種「隱形泡泡」並不是與外界隔絕,而是消費者選擇是否、如何互動。
此外,報道亦指近年AI應用普及,在商業及生活上都為消費模式帶來不少改變。除了是通訊軟件、個人語音助理,在市場上亦出現協助解決疑難的AI網購客服、餐廳中自助下單的平台等。即使是消費,市民一句不說也可以了解產品,並達成交易。
「一人經濟」崛起,亦反映社會新一代更趨向個人、自由主義。東方線上執行長蔡鴻賢表示,台灣獨居人口情況,反映的是一場消費革命。由一人火鍋、一人沙發、一人旅遊服務,到小型冰箱,一人經濟背後反映的是人們更願意「為自由買單」。
今個情人節,沒有一同慶祝的伴侶也沒關係,或者一人可以過得更方便、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