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活到未來】預測利率真的有用?投資時學懂準備與等待才可穿越風暴

【活到未來】預測利率真的有用?投資時學懂準備與等待才可穿越風暴

Business Investment
By 李浩然 on 01 Feb 2025

在投資的世界裡,預測利率走向似乎成了各大金融機構炫耀智慧的舞台。然而,當我們回顧過去一年的情況時,不禁要問:這些預測真的有多大用處?

美聯儲早在一年多前便放出信號,暗示2024年將進行三次降息。市場分析師隨即蜂擁而上,試圖擊敗聯儲官員們的水晶球預測。高盛甚至大膽預測會有五次降息─這一數字多得快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拿錯了日曆。當然,也有預測神準的「幸運兒」。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花旗和野村證券四家機構精準預測了1個百分點的降息幅度。然而,這份精準帶來了什麼實際效益嗎?恐怕沒有。

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分別將2024年的標普500指數目標設定在4,500、5,000和5,100點。然而,最終標準普爾500指數卻在年底收盤時達到了5,881點─明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這不禁讓人思考,儘管這些機構的利率預測準確,但他們的市場預測卻未能奏效。究竟是預測無用,還是我們過於依賴預測而忽視了其他更為重要的因素?

或許,我們應該轉變思維,從單純的預測轉向更為實用的預期管理。可以說,預測依賴於知道事情何時會發生,而預期則是承認某件事情可能會發生,但不聲稱知道何時發生。

舉例來說,合理地預期股市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可能會下跌10%以上。畢竟,歷史上股市的修正是家常便飯。然而,我們無需過於焦慮具體的下跌時間,而是應該做好準備,應對任何可能的市場波動。這裡的邏輯並不複雜:準備得越充分,擔憂越少;擔憂越少,投資決策就越理性。理性投資者的長期表現通常優於那些被市場情緒左右的人。最終,無論預測正確與否,能夠穿越市場風暴的,永遠是那些懂得「準備」與「等待」的人。

華爾街的預測總是熱鬧非凡,但它們的準確性就像氣象報告─天氣預報說會下雨,但你最好還是帶把傘。與其試圖追逐那些聳人聽聞的預測,不如學會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並為任何可能的風險做好準備。畢竟,投資的真諦不是猜中未來,而是活到未來。

李浩然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 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io 發掘更多商業智慧 投資靈感 及 創業故事!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