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致富秘笈】為何買樓贏面大過買股票?投資專家不會告訴你的四個買樓致富秘密

【致富秘笈】為何買樓贏面大過買股票?投資專家不會告訴你的四個買樓致富秘密

Business Investment
By thomas.chan on 04 Jun 2024
Digital Editor

散戶經常有一個錯覺,以為買股票容易發達。因為以買美股為例,長買標普500指數ETF,理論上回報率必定跑贏買樓。但真實情況卻剛巧是相反,很多時股票散戶都是「8成輸錢、僅2成贏錢」。反觀「不愛股票」、寧願買港樓、買外國樓的有錢人,經歷多年風浪之後,往往變得愈來愈有錢;至於股票散戶,則多數只會愈來愈窮。
為甚麼會出現如此「反常」的結果?理由是投資專家往往不會告訴你四個買樓投資「贏多輸少」的背後秘密。若能明白箇中奧妙,散戶在投資路上便不易誤墮圈套,也可避免成為操控股市幕後玩家的犧牲品!

 

【買樓致富秘密一:買樓投資有最低息安全槓桿 VS 借貸買股易爆倉】

買樓投資時如果堅持租務回報要有4厘或以上才入市、以及只買入交通方便、容易出租的市區或半市區樓,在人多擠逼的大城市,往往一開始便有很大的贏面。理由是市區樓數目有限,租金很少大跌,而銀行按揭收取的息率,更近乎是市場上最低息的貸款。這令買樓自住或收租者獲得一個「最便宜的槓桿」去博取物業升值的機會。
以利用7成按揭買樓為例,槓桿約為3倍。若買一個600萬元的物業,買家交出180萬首期,借入420萬按揭之後,假如樓價在2年後升了120萬元(即升幅2成)至720萬元,表面回報率好像只是2成。但相對於最初只投放180萬元首期即進行3倍槓桿投資的買家來說,若成功用720萬賣出單位用已出首期的錢去計回報率,實際回報率超過6成(120/180)。雖然中在扣稅印花稅、供樓、經紀佣金後,真實回報率或跌至4成,但這槓桿式投資物業的利潤,已遠遠超過正常股票投資可提供的回報率。
讀者可能會質疑,近年加息潮樓價下跌,槓桿式投資買樓會輸得更多,並會造成負資產。這說法表面上是正確,但要留意的是,以出租物業為例,只要每月出租單位所獲取租金,能足夠覆蓋每月供樓及其他成本如管理費、差餉及稅項等,小業主又能準時還款,那麼銀行一般便不會Call Loan。
故對於以合理租金回報率(4厘或以上)買入物業收租的小業主來說,物業屬進可攻,退可守。因為樓價升時可賣樓,即使樓價下跌也可繼續把單位出租,當是收息工具,未至會於山窮水盡。
反觀散戶若買股票投資,短炒若遇上老千騙局如內幕交易或做假帳,散戶極可能會高買低賣致虧蝕;若股票停牌,更可能輸光血汗錢。即使沒有這麼嚴重的詐騙行為,但近年不少香港藍籌股動輒大幅減派息、低價配股或供股,同樣令散戶損失慘重。這亦應驗了傳統智慧,指股場往往是「8成人輸錢、只有2成人贏錢」。
另一要注意的是,若小股民借錢即是用槓桿去買更多的股票以企圖增大回報率,一旦股價大跌,股民又未能及時補倉(補足保證金),證券行便會強行斬倉,令小股民輸身家。從這方面來看,做按揭買樓收租,一般遠比做槓桿借錢買股票來得安全。

 

為何投資買樓,一般長線回報率會勝於買股票?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買樓致富秘密二:買樓易成功長揸獲巨利 VS 短炒買股輸多贏少】

其實在任何發展勢頭良好、有競爭優勢的國家或城市,不論是買樓還是買股,本來都有獲得巨利的機會。但實際上,歷史經驗顯示買樓成功的致富的機會遠大於買股致富,何解?
秘密便是在於買樓的較多是甘願長揸投資的人士,而買股的卻是以短炒者居多,這很多時已分出了勝負。因為「短炒輸多贏少」的公認的秘密,普通投資者不太可能「賭贏大戶」。更大的問題是即使讀者僥倖買中了一隻「十倍股」,但往往在股價上升五成至一、兩倍便放掉股票,致損失了其後數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巨利。
近兩年最明顯的例子的是英偉達(美股:NVDA),很多人在100多200美元的價位,都曾小額買入此股票,獲得了一倍或以上的利潤後沽出。當時難免沾沾自喜。但近日英偉達股價卻已接近1100美元,即是在不足2年內升值近十倍。令不少太早沽掉此股的散戶痛心。
買樓則情況截然不同,由於單位多數多數用來自住,又或是出租給他人。鑑於搬屋或換租客「很麻煩」,自然到令到買樓投資的人較傾向「長揸」,結果在連續多年大牛市時可獲得驚人巨利。故在過去20年,在香港憑買樓成功致富的人可能比買股致富的人多出數百倍以上。
不過要留意的是,假若一個地區陷入可能引發長期經濟衰退的不利條件,例如人口萎縮、中產家庭大量移民離開、城市優勢產業遭鄰近地區取代、以及財赤加劇,那麼投資者便要認真考慮是否賣樓。因為若出現連續的大跌市時,負資產也可以很具破壞力。

【買樓致富秘密三:海外買入美元計價物業,可分散風險,甚至無懼聯匯脫鈎】

另一個香港小股資者往往沒留意的致富秘密,便是有錢人喜歡環球投資物業。以香港富豪為例,不少除了喜歡買港樓,亦都喜愛買外國物業,何解?其秘密便是「分散風險」四個字。
因為香港即是獲中國政府幫忙及扶持,但在中美制裁戰、移民潮及優勢產業不敵鄰近地區的情況下,香港財赤不斷加劇,這有可能會引發經濟甚至港元危機。港元幣值現時以聯繫匯率與美元掛鈎,表面看來固若金湯,但假若台海發生戰爭,歐美制裁蔓延至香港,儲備大減的香港究竟會否出現擠提、港元又會失守,其實均屬無人能夠預測的情況。
故從分散風險角度,港人把部分資金投資經濟旺盛的其他國際城市物業,例如買入以美元計價(或與美元掛鈎貨幣計價)的住宅來收租,其實是一個分散投資的好方法。因為即使日後港元或香港經濟真的「出事」,屆時港人只要把持有的海外物業出售,即可套回巨額美元,形同買了一個保險。

【買樓致富秘密四:買樓宜揀不收增值稅、不收入息稅的穩定國家】

不過買樓收租特別是海外置業的回報率,是否能勝於買香港股票,其實最重要關鍵是投資前有否計算清楚各種稅項及雜費,以算出在不同國家買樓收租、扣除各種成本及稅項後的「真實回報率」。一般來說,至少4厘的「真實回報率」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要求。
另一重點是必須留意資產增值稅及入息稅的問題,例如在不少歐美國家,都設有嚴苛的資產增值稅,海外客買樓固然要先付稅;之後收到的租金要付入息稅;日後即使賣樓賺了錢,也隨時要與政府對分利潤,致海外置業有可能變成近乎無利可圖。
故港人在海外置業宜選「稅務天堂」,例如中東阿聯酋酋長國像杜拜,它不收入息稅及資產增值稅,買樓時的轉讓費(稅)一般也不會多於樓價的4%,加上近年樓價及租金升不停,值得多留意。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