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強調銀行對經濟發展作用
由於金融體制改革,銀行業或會直接置於最高決策層的監督之下。中國主要銀行在兩會後可能承擔更多經濟政策執行方面的責任。銀行貸款對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目標至關重要,但根據以往經驗,當銀行成為政策工具時,股本回報率就會下降。
改革後銀行作用或會加強
中國銀行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會在兩會強調國家金融體系改革後加強,或導致經濟領導權向最高決策層轉移、部門重組以及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回歸。改革將使國有銀行在執行經濟政策方面承擔更多責任,主要銀行將響應北京方面號召,向中小企和地方政府提供資金。全國人大會議後,中國政府可能更多地依賴國有部門,而非私營部門。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銀行難以在穩健貨幣政策下推動GDP增長
全國人大會議明確了2023年5%的GDP增長目標,屬合理適度,因此可能會保持穩健及有限的貨幣政策。目標似乎具挑戰性,成功與否可能取決於銀行的執行力。
工商銀行及同業在發放新的個人住房貸款方面或會遇到困難,因為低迷的住房需求,超過降息影響,而房地產行業的流動性壓力持續存在,因為銀行避開陷入困境的房企,同時政府限制了市場的無節制擴張。更多貸款將流向中小企、綠色行業、製造業和地方政府。然而,如果貸款刺激只惠及特定行業,中國可能難以實現GDP增長目標。今年中國的貨款增長,應該會落後於12%的M2增幅。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政策制定者或通過將預算赤字目標,設定在GDP的3%來擴大財政支持。
銀行有吸收更多不良貸款的空間
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有充足空間吸收更多不良貸款,使它們能夠在兩會後加快放貸以振興經濟。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大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20年第四季度1.52%的峰值,降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31%,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20年第一季度的1.64%,降至1.31%。這兩類銀行的不良貨款率均低於銀行業1.63%的平均水平。加大向中小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放款力度,在中國經濟復甦未達市場預期的情況下,或會導致2023年出現更多壞賬。
彭博行業研究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