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競爭激烈 Tesla另闢蹊徑 新車水陸兩用 機械人取代人口勞動
電動車行業競爭轉趨激烈,曾經有專家將Tesla(TSLA)的銷售數據與其他車企的銷售數據作對比,以此證明Tesla正逐漸失去其龍頭優勢,但這種分析方法顯然不正確。
除了銷售電動車之外,Tesla還專注於研發多種具有「未來感」的科技和與術,包括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退一步說,在十多年前馬斯克著手開發電動車之前,也曾不被看好。重點是,大多數馬斯克的追隨者,以及相信科技發展的投資者們,不斷投放資金至Tesla,以此支撐股票的高估值。在車企之前,Tesla更是一間創新科技的公司,而電動車發展經已成熟,是公司穩定的收入來源。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相反,不少公司滿足於此並止步不前,例如蘋果(AAPL)、微軟(MSFT)等企業,多年來拒絕推陳出新,只以「擠牙膏」式取悅忠實粉絲。在科技企業之前,他們顯得更像是一間零售企業。
如今,Tesla再次將頂尖科技展露在投資者面前。當地時間今晚,Tesla將會舉行2022人工智能日(Tesla AI Day),屆時馬斯克將會展露公司的最新科技,預計將會包括電動貨車Cybertruck、人工智能,以及機械人Tesla Bot等相關資料。
昨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文透露,電動貨車Cybertruck可以短暫充當船隻用途,並指該車具備足夠的防水性能,甚至能夠穿越河流、湖泊,以及風浪不大的海洋。馬斯克又指,公司目標是讓 Cyber truck 能夠穿越位於德洲的SpaceX 星際基地(Starbase)與南帕德里島(South Padre Island)之間水域,意味著 Cyber truck 需要在水中行駛至少約 360 米。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除了Cybertruck之外,Tesla Bot「Optimus Sub Prime」也高度吸引市場關注。回顧去年8月,Tesla宣佈開發一款能夠處理重覆相同工序的通用機械人,目的是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此前因疫情問題令大批勞工失業,工廠被迫停產,同時也引發了嚴重通脹危機,但時至今日外國已普遍採取共存對策,對勞動力影響較淺。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為3.7%,與疫情前的水平相約。
雖然Tesla Bot也許已經不需要再解決「勞動力燃眉之急」的問題,但長遠而言機械人的勞動成本遠比人力勞動要低。再加上,馬斯克曾表示Tesla機械人將能夠協助處理家務,也能夠使用Tesla在其汽車中使用的Autopilot鏡頭和軟件導航,因此其實用性仍然值得消費者期待。
截至昨日收市,Tesla收報268.21美元,跌6.81%,市值跌至8400億美元,市盈率約48倍,而此前市盈曾一度超過400倍。至於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市盈率則介乎20至30倍。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