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搶走文職 37歲翻譯碩士失業半年 搵工搵到灰 十大高危行業你要知

AI搶走文職 37歲翻譯碩士失業半年 搵工搵到灰 十大高危行業你要知

Business News
By thomas.chan on 07 Jul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中港失業率上升,經濟低迷加上AI搶走文職工作引發裁員,令中港高學歷人士搵工更難!一名37歲的翻譯碩士近日社交平台Threads上發文,分享在香港失業5個月的辛酸經歷,引發網民熱議。事主以「搵工搵到灰」為題,坦言自己過去12年職場生涯中,涉足過翻譯、copywriting、市場推廣、物業管理、飲食、零售及客戶服務等多個行業,卻因「冇份工做得長」故倍感挫敗。有網民安慰事主,指翻譯是勢被AI淘汰的高危工種,故找不到工作「非戰之罪」,籲事主盡快進修轉行。

事實上據Grok AI的分析,全球十大最可能遭AI取代的高危工作之中,翻譯排第4位,論失去工作的風險,翻譯員雖屬高危,但被裁員風險仍比排頭三位的「生產線工人」、「初級程式設計師」及「保險理賠員」為低。(讀者欲知10大被AI取代高危工種排名及詳情,請看短片)

故專家們建議,中國包括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或打工仔,無論從事哪行業,都應該盡快掌握基本AI應用技術,才可減低自己被淘汰或辭退的風險。事實上,高學歷人士失業的困境,是香港、中港以至全球的趨勢。中國青年失業率曾達20%,即使後來調整了計算方法,去年8月內地失業率仍達18.8%,據報更有5成的中國大學研究生(碩士或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合適工作。近月內地每逢有招聘會,總會出現大量大學畢業生或碩博生「排長龍」入場,可見搵工之難。

至於因帖文「一石激起千尺浪」的37歲的翻譯碩士,本身生於小康之家,沒有家庭負擔,有要好女友但沒結婚、沒孩子,生活負擔不重。他坦言正可能因為沒負擔加上自己性格的問題,令自己畢業十多年仍是在職場「浮浮沉沉」,需要有人「點醒他」。故即使部分無論網民對他作嚴厲批評,他也感謝對方的提點,並認同自己需要為畢業12年內經常失業一事自我檢討。

 

事主直言,自己的求職之路充滿坎坷,失業5個月,近日即使一度收到工作錄取通知,最終卻因對方公司突然削減預算而被取消聘用,而這種經歷在2019年他亦曾遇過一次,故並不意外。他坦承自身性格局限,包括「適應力低,multi-tasking能力差,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之後,連記性都變差」,相信是在職場難獲重用的原因。

他承認,自己對「高強度工作」如飲食業感到吃力,認為「碩士呢個包袱都係太重」。雖然他自稱要求不高,願意接受新鮮畢業生的薪資水平,但對工作卻有不少要求,例如他指不想再從事文字工作,因為「而家興AI」。又認為若進修言語治療碩士,他年紀太大、課程成本已太高。至其他短期課程的回報又過低,他坦難以接受太低薪的工作。

 

這篇Threads帖文迅速在網上掀起熱議,不少網民在Threads或連登討論區上回應。有網民同情事主的遭遇,認為經濟環境惡劣和AI的衝擊令求職難上加難,但亦有人直言事主需改變心態,重新定位職業方向。一位連登網民留言:「你咁樣真係好難搵工,唔係話學歷高就一定有好出路,AI而家咁勁,翻譯真係危險,不如學啲同AI相關嘅技能,起碼有機會跟上潮流。」

另一位網民則建議:「不如試下做教育相關嘅工作,教書或者培訓,碩士學歷仲有啲用,AI暫時搶唔走老師嘅位置。」不過,亦有網民毫不留情地指出:「Master碩士唔代表乜,你連probation都過唔到,係咪要檢討下自己嘅工作態度同能力?」

 

男事主的遭遇並非個案,隨著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翻譯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初有專家曾預測,翻譯員可能在未來三年內被AI大幅取代,原因在於AI翻譯技術如ChatGPT的進步,使得翻譯速度和準確度大幅提升,尤其在標準化文本和日常對話翻譯中,AI已能媲美甚至超越人類表現。全球翻譯市場的數據也顯示,AI翻譯工具的應用正在快速擴展,據Statista估計,2024年全球語言服務市場規模達600億美元,但AI驅動的自動翻譯工具已佔據約20%的市場份額,且這一比例預計在未來數年內持續增長。

全球大學的翻譯系和畢業生正面對這一現實的衝擊。許多翻譯課程已開始調整教學內容,加入AI工具的使用培訓,例如如何利用AI進行初稿翻譯並進行後期編輯(post-editing),以提升效率並保持競爭力。美國的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已開設專門課程,教授學生如何結合AI工具進行高質量翻譯,而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UCL)則推出「人機協作翻譯」模組,強調人類翻譯員在文化語境和創意翻譯中的不可替代性。

 

有專家認為,翻譯員必須學習使用AI工具。與其抗拒AI,不如學習如何利用AI翻譯工具進行高效翻譯,並專注於需要人類洞察力的領域,如文學翻譯、法律文件翻譯或本地化服務。根據Lionbridge的文章,AI翻譯在文化細微差別和情感表達上仍難以完全取代人類,這正是優秀翻譯員的價值所在。

翻譯員另一出路,是轉型教育行業,例如考慮進修教育相關資格如PGDE(教育文憑),轉型成為中小學教師、語言導師或企業培訓師。香港政府近年推廣STEM教育和語言培訓,教師需求穩定,且AI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需要人際互動的教育工作。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是甚麼?】

隨著AI技術的普及,許多工種正面臨被取代的風險。「37歲翻譯碩士失業半年」的Threads帖文,近日成為網上熱話,網民大都認同翻譯工作在未來數年很可能遭AI取代。那麼,究竟哪些是AI世代「最易被打爛飯碗」的行業?以下是Grok AI根據全球行業趨勢和數據,列出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並按取代風險由低至高排序,逐一分析原因及相關證據: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十位:收銀員及初級零售銷售員
初級零售銷售員的工作涉及重複性高的銷售推廣和顧客接待,AI驅動的自動化系統(如自助結賬機和線上客服機器人)正逐步取代傳統銷售員角色。根據《Business Insider》2024年的報道,美國零售業因AI技術普及,已裁員超過12,000人。然而,高端零售和需要情感互動的銷售工作仍需人類參與,因此取代風險相對較低。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九位:辦公室行政助理
行政助理負責日程管理、文件整理和簡單數據輸入,這些任務易被AI自動化工具取代。例如,Gemini AI或Microsoft 365 Copilot可自動生成會議記錄和電子郵件。有調查顯示55%的上班族認為行政助理工作可能被AI取代。但需要複雜協調或高層管理的助理工作則仍具需求。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八位:電話客服人員
電話客服涉及標準化的客戶查詢處理,AI語音助手(如Amazon 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已能高效應對常見問題。香港政府的人力推算報告預計,未來一至兩成人力的客服工作可能被AI取代。然而,涉及情感支持或複雜投訴的客服工作仍需人類處理。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七位:會計文員
會計文員處理重複性的財務記錄和報表生成,AI工具如QuickBooks和Xero已能自動完成這些任務。Indeed的報告指出,會計相關工作正受到AI顯著衝擊。高級財務分析和策略制定仍需人類專業知識,因此取代風險中等。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六位:市場推廣人員
市場推廣涉及撰寫廣告文案和數據分析,AI工具如ChatGPT和Google Ads的自動化功能可生成文案並優化廣告投放。有報道指市場推廣專家正面臨AI衝擊,特別是初級文案工作。需要創意策略的高端市場工作暫時較安全。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五位:數據輸入員(打字員)
數據輸入員的工作高度重複,AI光學字符識別(OCR)和數據提取工具可快速完成大量數據輸入。香港的人力市場報告顯示,行政類工作的AI取代風險高達82%。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第四位:低中級翻譯人員
翻譯人員正面臨AI翻譯工具的強大競爭。AI聊天機械人以及翻譯網站如Google Translate和DeepL在標準化文本和即時翻譯中表現出色,速度和成本優勢明顯。X平台上的討論指出,AI翻譯在文化內涵和語境理解上仍有不足,但技術進步迅速,預計三年內將對翻譯行業造成更大衝擊。但亦有意見認為,高級的人類翻譯員在文化語境和創意翻譯中,仍有不可替代性。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三位:初級保險理賠員
保險理賠員負責評估索賠和計算賠償,AI可通過數據分析快速完成這些任務。Indeed的報告顯示,保險理賠工作已受AI影響,且裁員案例增加。但複雜的理賠案件以及疑似保險騙案,仍需人類的理賠專才去進行調查及協助判斷。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二位:初級程式設計師
初級程式設計師(軟件開發者)的程式撰寫工作可被AI工具如GitHub Copilot自動化,尤其在簡單代碼生成和除錯方面。PTT討論區的帖子指出,AI可快速生成Python等高階語言代碼,降低對初級程式設計師的需求,但高級程序的開發和架構設計仍需人類專業技能。此外AI寫的程式其實經常會出錯,故必須要有經驗及能力的資深程式設計師去為AI程式除錯,又或是要求AI自行改正。

 

十大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一位:低階生產線工人
低階產品的生產線工人從事重複性高、技術要求低的工作,AI驅動的機械臂和自動化系統卻正全面取代此類崗位。香港政府報告預計,未來10-20%的製造業人力將被AI取代。由於成本效益和效率提升,生產線工作成為最易被AI取代的工種。但若生產線工人能懂得操控AI機械人及作出維修或調節,則不但不容易被炒,甚至有機會升職加薪。

故此,「37歲翻譯碩士」失業半年的求職困境,正好反映了AI時代下職場的挑戰與機遇,那麼打工仔如何可趨吉避凶?雖然翻譯等工種面臨被取代的風險,但通過學習新技能包括AI應用、轉型高需求行業和提升軟技能,任何人仍有機會找到新出路。網民的建議和全球趨勢均顯示,與其抗拒AI,不如擁抱變革,掌握AI工具或投身教育、醫療等不易被取代的行業,才能在快速變化的職場中站穩陣腳,避免成為遭淘汰的一群。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