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北京分化西方努力因「戰狼外交」盡毀 投資協定吿吹只是中歐關係惡化前菜
當地時間4日,歐盟委員會表示「暫緩」向歐洲議會尋求批准和中國簽訂的《全面投資協定》。這也意味著歐盟內部「貿易派」和北京透過加強經貿聯繫,深化同歐盟關係的努力大機會付諸東流。歐盟今次做出「暫緩」決定,同上月北京因新疆問題言論制裁歐洲議會議員和智庫有關。而伴隨中歐關係轉差,原本在歐盟內部佔主導的「貿易派」也勢弱下來。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4日向法新社表示:鑑於中歐關係轉差,爭取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的努力實際上已經暫停。他表示中國對歐洲議會成員的制裁令形勢不利於批准協定,又表示協定未來走向要視乎中歐關係如何發展。
Photo from 中國官方曾視同歐盟達成投資協定,為突破美國外交封鎖的重要成就。
去年12月底,歐盟委員會宣布完成同北京歷時7年的投資協議談判,只待歐洲議會批准協定即可生效,歷史上歐洲議會鮮有否決貿易協定的先例。但今年3月22,歐盟、加拿大、英國、美國和澳洲採取「統一行動」制裁涉及新疆「再教育營」的中國地方官員後,北京隨即大動作報復,將歐盟議會五大黨團成員都列入制裁清單。次日的3月23日,歐洲議會便決定擱置審議協定至今。
Photo from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身同黨,但對華態度強硬許多。
歐盟作為主權國家聯盟,其針對北京的態度一直被聯盟內各大國政治勢力拉扯搖擺。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代表的「貿易派」一貫主張強化同北京的貿易連結,以擴張德國為代表工業國家的市場;認為縱使應關注「中國人權」,但不應將其同經貿問題掛鉤。但早前退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及來自波蘭、立陶宛等前共產國家的「親美派」則希望強化同美國聯繫,並將北京視為歐盟的全面競爭對手。
Photo from 歐洲議會對行政當局制約遠不及一般主權國家,過去鮮少拉倒歐盟委員會決議
類似的立場差異不僅體現在歐盟層面,更體現在各國的內政層面。以德國為例,最近幾次民調中超越默克爾領導基民盟的「德國綠黨」便主張在對華外交上和華府加強協調,並在香港
台灣和維吾爾問題上提供更多「支援」,又反對默克爾政府和俄羅斯共同推動的「北溪二號」輸油管道。而在捷克、荷蘭、法國等國,主張對華強硬的候選人或政黨,都因北京近年不斷惡化的外交關係,獲得更多支持。
Photo from 德國綠黨早前超越聯盟黨,成為下屆大選執政熱門
加之特朗普政府退任後,接替蓬佩奧的國務卿布林肯大打「盟友牌」,不僅終止了同歐亞盟友國家的貿易爭端,更願意抽出在中東地區的資源,給予盟友更強的安全承諾。這樣的背景下,中歐協定名為「暫緩」,實則已是「壽終正寢」。伴隨著馬克龍、默克爾等一代對北京相對友好的歐洲領袖退場,中歐關係還將迎來更大衝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