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反彈】長情股民成手蟹貨點算好? 龔成教你用一個百分比去決定是否沽貨!
過去十多年股價一直跌多升少的滙豐控股(0005),可能是其中一隻最多香港股民持有「蟹貨」的股票。近日滙控公佈的最新季度業績終有所改善,股價連升數天逼近49.5元的一年高位,無數滙豐小股民感欣慰之餘,卻為應否趁反彈沽掉手上蟹貨感猶豫不決,因擔心再次錯過止蝕機會。財經書藉作者兼股評人龔成接受BusinessFocus訪問時直言,滙控雖然已度過了最壞的時刻,但大升的機會死恐不高,故手持大量蟹貨的股民是時候考慮改變投資組合。龔成認為股民包括長者可以用「滙控不應佔自己的投資組合超過15%」這百分比做準則,按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考慮沽出部份滙控改為買入其他股票包括收息股或ETF,以創造一個更平衡及風險更低的一籃子投資組合。
曾綽號「獅王」的藍籌股滙豐控股(0005)2007年10月金融海嘯前曾創下153.5元的股價歷史高位後,股價一直跌多升少,2018年初其股價曾反彈至超過80元,但之後股價再執給而下,加上管理層曾反口取消派息,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滙控股價一度跌至27.5元的慘烈低位,累計總跌幅超過八成。不少股民特別是打算靠滙豐股息生活退休長者被迫成為長期蟹民,苦不堪言。
滙控較07年153元高位曾最多跌8成 小股民無奈
不過隨着疫情減退及滙控陸續作出各種改革,其最新公佈的季度業績終漸見起色,截至今年3月底滙控稅後純利達到38.8億美元,激增1.17倍,超出市場預期。股價不振的滙控股價近日遂逆市連升數天,已逼近49.5元的一年高位,加上早前已經除淨,現階段即使賣掉手上滙控也可收到股息,故不少以60至70元甚至100元以上高位買入滙控的長期蟹民,近日都對於應否蝕放滙控騰出資金另找投資感到籌躇。因不賣滙控擔心日後再跌會後悔,但若賣股又不甘心,兼恐怕會錯過市場追落後的升浪。
龔成:滙豐已度過了最壞的時刻 但股價恐難大升 股民可研換馬
財經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接受BusinessFocus訪問時表示,滙豐最新的季度業績確實不差,已度過了最壞的時刻,無論是呆壞帳又或是盈利均有改善,他認為滙豐短期內應不會大跌,但亦恐難大升。他解釋銀行的盈利很多時與息差有關,但現時息差極窄的情況恐維持下去,美國聯儲局亦料暫不會加息,在息差難以擴闊之下,滙豐及其他銀行的盈利恐亦難有突破。
其實過去一年滙控股價較低位反彈己逾兩成,收益率也有2.4%,它公佈最新業績後高盛把滙控目標價提升至57元(4月30日滙控收市價為48.85元)。但龔成認為疫情尚未過去,銀行股包括滙豐前景仍有隱憂。故他認為,滙豐只可當作是股民投資組合內的其中一隻收息股,股民不應過量及單一地持有滙豐這股票。
龔成認為,在現時的市況,分散投資是最安全及穩妥的做法,故他建議手持大量滙豐(包括蟹貨)的市民,可趁市況稍穩,評估自己的年齡,收入,財政穩健程度及需要等等,定立及配置一個合適的投資組合。例如若股民較年青,可以多些投資一些增長力較強的潛力股以博取更大的利潤,若擔心個別潛力股風險太大,可以買安碩恒生科技基金(3067.HK)一類一籃子ETF。
Photo from 龔成facebook
圖片說明:龔成向求助的滙豐蟹民建議,可沽出部份滙豐改買更有潛力的其他優質股。
股民持滙豐不應超過投資組合15% 股票若質素不好要考慮蝕賣
但對於不少已接近退休甚至已退休故失去收入的滙豐蟹民來說,潛力股風險或過高故不適合他們,龔成認為他們可考後慮配置一個「收息股組合」,並以「滙控不應佔自己的投資組合超過15%」做準則,在滙控股價反彈至某水平時,沽出部份滙控股票加上手上資金,買入一些收息股以完成有關投資組合。他在回覆網民有關滙豐蟹貨的處理辦法時作出補充,強調若認為股票質素不好,增長力弱,「蝕都要賣」,寧騰出資金去買增長力強的優質股。
龔成建議收息股的組合可考慮包括不同類型股票或ETF,例如:
1)公用或電訊股:如中電(2)、煤氣(3)、港燈(2638) 或香港電訊(6823);
2)房託股:如陽光房地產基金(435)、置富產業信託(778);
3)一籃子基金:如盈富基金(2800)、恒生高股息率ETF(3110)
長者可考慮買一籃子收息股票組合或銀色債券
另外,龔成亦提醒長者可考慮購買政府發行及專供長者購買的「銀色債券」,因息率回報較高(可逾3厘)而且穩陣。龔成補充,其實他相信滙控未來一段日子會有平穩的增長,故若把滙控作為手上其中一隻收息股,可也以考慮。
龔成未有推薦上述哪一隻收息股最好,不過BusinesFocus記者翻查有關股票的派息紀錄及變化,發現若單以收益率(每年派息金額佔股價的百分比)來看,置富產業信託(778)、如陽光房地產基金(435)及香港電訊(6823)的派息較為豐厚,收益率超過6%。
但若以一年股價變動來看,上述收息股表現最好的依次是滙豐(5),恒生高股息率ETF(3110)及盈富基金(2800),三者過去一年股價升幅分別達到21.4%、20.5%及16.4%。(詳見附圖)。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