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不可行反令車站更擁擠 QR Code進港鐵站雞肋都不如
本月23日開始,港鐵(66)同Alipay HK合作推出的「易乘碼」將正式在港鐵系統上線。乘客除使用傳統的現金購票或八達通入閘,也可打開Alipay HK應用程式,使用程式內的QR Code掃碼進站,車資將透過Alipay HK自動扣除。AlipayHK行政總裁陳婉真接受訪時表示:系統經多番測試,十分穩定;且使用QR Code入閘系統反應時間只需0.3秒,和八達通相似,不會造成擁塞。
然而,這樣的假設實在過於理想,有悖常識。儘管八達通和QR Code系統反應時間類似,但前者在使用時只需掏出銀包一揮,相關動作已融入大部分港人肌肉記憶。而QR Code則需先解鎖手機(如使用面部識別還需摘下口罩,製造防疫漏洞),再打開APP,然後點擊相關功能,再等待QR Code刷新(如網絡不暢時可能需要數秒時間)。此時早已過去十餘秒時間,無論乘客在閘口前,或是在繁忙時期人頭湧湧的車站大堂呆站,都勢必令 “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的躁底乘客們心中罵聲連連。
即使從商業角度來說,“易乘碼”同樣缺乏推廣價值。截至去年,市面上流通的八達通數已達3590萬,市民覆蓋率99%。加之政府早前推出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要求市民必須使用八達通卡才可獲得相當於66折補貼。乘客無論從消費慣性,還是性價比上都不可能轉向AlipayHK;即使支付寶借鑒內地推廣初期 “撒錢補貼”的經驗,想要撼動已絕對壟斷市場30餘年的霸主,在商業上也屬自殺。
“易乘碼”從一開始便是在商業上不可行;經濟學上會增加公共成本,負外部性嚴重的產品。唯一可惠及的或許就是在深港兩地恢復正常往來後,方便來港旅遊公幹的內地訪客。但試想繁忙時間的旺角、尖沙咀等車站本就擁塞,與其讓大量遊客佔據進站通道位,開機掃碼;不如將它們引向閒置的自動售票機,沿用如今可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購票的安排。一方面便利遊客,一方面也提高了車站通過效率。
港鐵引入QR Code支付的計劃數年前早已展開,當時內地移動互聯網熱潮正興。以QR Code模式主導的電子支付模式因其成本低廉、普及便利,加之騰訊及阿里巴巴本就具備壟斷級用戶級數,得以在內地迅速拓展開來。此股風潮下,本港企業和公營事業跟風也屬正常。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在電子支付普及、QR Code覆蓋率低落的本港,未有做好市場研究變急於推廣“易乘碼”,最終必然造成資源浪費。
事實上,港鐵在營造“智慧城市”方面還有諸多努力空間。支付手段上,更為快捷的信用卡Pay Wave入閘仍無時間表;車輛到站信息,仍只在少數線路上適用;出入閘資訊同地圖系統整合未盡理想;實時車廂擁擠度信息也無法查詢。比起QR Code,港鐵還有更多迫切的事情要做。最後,也希望港鐵能做好運輸企業的本職:少加車資,減少故障,新建線路不延誤,方可不負市民期待。
Text by Business 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