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中美脫鉤不切實際?林毅夫:中美經濟地位或在2030年互換
中美角力不斷升溫,兩國經濟實力成了全球焦點。生於台灣但後來到中國發展的經濟學家兼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接受《多維新聞》訪問中提出,從經濟角度來看,中美脫鉤很難發生。同時他也表示,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在2030年將會超越美國,人均GDP會在2050年達到美國的一半,規模將是美國的雙倍,美國將失去其對大陸的技術優勢。
Photo from 搜狐
中美經濟脫鉤不易 貿易是互惠互利的
針對中美經濟脫鉤問題,林毅夫強調,中美目前主要的矛盾在於,美國指責中國貿易順差太大,而美國逆差大。特朗普認為,中國對美國有順差代表中國佔了美國大便宜。但事實上,貿易是互利雙贏的,只是利益不同而已。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美國其實也有能力自產,只不過相關產品的附加價值相對較低,且勞動力密集。美國若要自產,成本相對比大陸來的高,因此與大陸交易是能夠讓雙方獲益的。
從經濟角度思考,美國提出全面與中國脫鉤恐難以發生。因為美國不跟中國買產品,轉為自產會提高成本,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會下降。林毅夫也表示,美國可以不把技術賣給中國,但這會導致美企利潤減少。而中國可以沒有美國的技術,因為德國、日本和韓國等企業也會有相似的技術,中國可轉向其他國家買。
中國沒有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美企轉讓技術?
林毅夫表示,企業之間有侵犯知識產權的情形是難以避免的,三星(KRX: 005930)和蘋果(NASDAQ: AAPL)之間也會發生侵權問題,美國不能只說中國偷了美國技術。大陸自1980年加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亦落實了國際承諾,近10年來也有84%的外企勝訴大陸企業,中國政府並沒有偏袒中企。另外,外國科企是自願到中國投資的,主要是利用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然後將產品買到國際市場或中國本土。若是說中國政府強迫美企之類的話都是強詞奪理。
Photo from Licensing
中美經濟地位或在2030年互換
林毅夫指出,大陸經濟規模按照近年來的購買力平價(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其實已經超越美國,到了2030年即使按照市場匯率來算,大陸也將超過美國。經濟是基礎,美國為維持霸權,所以壓制中國的發展。他強調,美國現在對待中國的行為就如美國在80年代壓制日本一樣,但是現在的中國和當時的日本情況不同,美國對中國「卡脖子」,實際上只是促進中國的技術進步。如果美國要切斷供應,中國就選用貴一點的部件。
林毅夫也表示,可能到2030年中國的規模將超過美國,到2050年中國人均GDP可達到美國的一半,經濟規模會是美國的兩倍。那個時候中國的產業技術也會與美國處在同一水平。如果美國現在想和中國脫鉤,那就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慢慢也有可能變成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