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美貿易戰打亂產業升級,當劉易斯遇上明斯基拐點|江恩小龍專欄
過去幾年很多人分析中國經濟發展都非常關注到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會否成功,會否出現劉易斯拐點。但當經濟正正從二級產業升級至第三級產業的時間, 周小川談了明斯基時刻及中美貿易戰的開打,令到產業升級的時間表打亂,情況引起了筆者的擔心。
在討論之前先跟大家解釋什麼是劉易斯拐點,劉易斯拐點是指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裕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逐漸減少,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準。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而中國在40年的改革開放後,人口紅利正在消散,而且工資開始上升。一場中美貿易戰加快了製造業轉移到其他製造業及工資成本低的國家,亦打亂了產業升級的時間表。
Photo from Blogger
無可否認,這十年的經濟發展其中一個要素是信貸大幅擴張,例如中國財政部發布數據,截至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415萬億元;中國明年有總值86億美元的離岸債務到期;而在岸的公司債今年以來違約債券本金總額升至1204億元人民幣(171億美元)。這無疑是周小川所擔心的「明斯基時刻」,在長期的經濟繁榮中,資產價格上漲會導致投機性的貸款增加,而過多投機所產生的債務會造成投資者的現金流緊缺,最終令流動性緊張,並最終造成資產價格的崩潰。
Photo from China Daily
全球量化寬鬆十年之後,中國在產業升級及明斯基時刻的關鍵時間,原本是有計劃的升級及可控,但一場中美貿易戰令到產業升級要加強及加快進行。同時,如筆者曾在本欄提出對長三角的製造業外流而引起的失業潮,因為搬去東南亞其他國家的主要是一些技術含量低或傳統的製造業。而長三角的製造業相對傳統,在貿易戰的情況下將會進一步打擊及遷移。加上香港作為三頭馬車的最大的外資佔比(70%),在社會的紛爭下也為國內經濟添加壓力。
但是相信最後的解決方法,可能都是再一次打上止痛針,即是放水解決。但如筆者在本欄之前提到這波打上止痛針之後,又可以如何? 在此同時,CPI又在高位。資產價格頂住了,民生可叫苦。而這個農曆年前後,又是水緊的高峰,要小心。
Photo from Pixabay
(本文經由博客小龍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