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技】新加坡科學家用陽光分解塑膠,6日內塑膠分解成發電燃料!
Photo from 南洋理工大學
這項技術在近期被發表在Advenced Science期刊上,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分解塑膠的新技術,利用釩(biocompatible metal vanadium)的催化劑,透過光催化(photocatalyst)的方式,將塑膠分解成具有多用途的甲酸(formic acid)。
相較於以往的熱分解反應,光催化劑顯得較為環保。加上釩是一種生物相容性金屬,平時大多用於汽車與飛機上的鋼鋁合金上,如今科學家發現釩在聚乙烯等塑膠回收也大有其用處,且釩的蹤跡遍布世界各地,在地殼中的含量也並不少,比銅、錫、鋅、鎳的含量都多,其成本、毒性都比白金、鈀或釕催化劑還要低,可以說是既不破壞環境又不會耗費很多錢。
Photo from 南洋理工大學
實驗是這樣的,科學家先將塑膠置入在化學溶液中,加熱到攝氏85度讓塑膠溶解,接著加入粉末狀的釩催化劑,並將溶液放置在人造陽光下加以分解,大約在6天後,塑膠就會被分解成30多種化合物,當中以甲酸最多。
甲酸又稱為蟻酸,是最簡單的氫與二氧化碳組合,常用於橡膠、醫藥、染料、皮革種類工業,且1公升的甲酸可以製造590公升的氫氣,可用於氫燃料電池與氫能源車中,為替代能源又增添一道希望。
Photo from 南洋理工大學
這項技術目前還在實驗階段,研究負責助理蘇漢昇教授表示,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量塑膠成功轉化為甲酸,如要大規模成功複製這項程序仍有多方面的挑戰,希望團隊能在未來開發出永續、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將塑膠直接分解成有用的化學燃料,而這種化學處理方式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用可見光、不含重金屬催化劑的處理塑膠方法。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