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反送中」引爆香港多年民怨,官媒密集發聲,撐《土地收回條例》建公屋
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已持續三個月,至今尚未平息。不少分析認為,《逃犯條例》修訂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香港的民怨早已積累多年:政治制度缺乏民主、樓價只升不跌、社會階級流動趨於僵化、大陸移民湧入,加上近年銅鑼灣書店及「DQ議員」等事件,導致年輕人覺得沒有希望,怨氣最終在「反送中」運動一次過爆發。在特區政府疲於應對示威之際,建制最大黨民建聯突然「打倒昨日的我」,召開記者會及在報章等全版廣告,呼籲特區政府考慮引用《土地收回條例》興建公屋,期望做到3年上樓。該建議獲得包括《環球時報》及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官媒迅速和應。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環球時報》9月12日發表題為<政府收回土地建公屋,香港應當做到>的社評,強調政府收回土地建公屋的動議切中了香港民生的重大軟肋,值得特區政府積極考慮。社評直指,香港民生這些年因種種原因不斷欠賬,是反修例示威得以將很多原本並不關心政治的人捲入,並且形成各種不滿大爆發的深層原因之一。社評更向香港地產商喊話:「地產商以往從香港這座城市獲得了巨大利益,他們有必要從善如流,為解決香港迫切的住房問題做出應有貢獻。我們願意相信掌握土地的地產商有充份的政治經濟學悟性,在香港發展的重要歷史關頭再次站到弄潮的前沿,提供幫這座城市走出僵局的力量。」
而新華社則在9月13日中秋節發表題為<從解決居住難題入手破解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時評。社評指出,香港人居住水平之低,確實與香港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經濟體的形像極不相稱。文章接著指出,不斷推高的香港樓價、房租桎梏了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思路,吞噬了產業發展空間,阻礙了新興經濟的發展。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化、空心化日趨嚴重,地產經濟獨大,中小企業失去生存空間,久而久之,社會漸失活力,中產向下「淪陷」,青年難覓上升通道,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社會矛盾不斷產生。
Photo from 維基百科
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建屋對地產商有何影響?
美銀美林發表報告指,這要視乎政府收回的土地是興建公屋還是資助出售房屋。美銀美林指出,該政策可以令農地價值較早實現,對發展商短期盈利影響正面。該行相信,地產商會對建議採取開放態度,但偏向保留本身已經正在轉換過程中的農地。報告又認為,若政府收回土地只作出租公屋用途,對發展商長遠影響中性,因為租戶並不是發展商目標客源。但如果政府收回土地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對在新界擁有大量土儲的發展商而言,長遠影響則屬負面。
Photo from 新華網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