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後創辦人10萬美元起家 Figma上市爆升250% 市值直衝650億美元
設計協作平台Figma於紐約證交所昨晚(31日)正式上市,股價由招股價33美元直衝115.5美元,單日飆升超過250%。如果你還記得Adobe在2023年提出的200億美元收購價,現在的市值已翻倍至563億美元,更別提完全稀釋後估值逼近650億美元。
十年築成設計界獨角獸
Figma創辦人Dylan Field的起點,來自Peter Thiel基金資助的10萬美元創業獎學金。他當年才19歲,為了追夢休學,卻能在設計師群體中殺出一條血路,把Figma從一個雲端繪圖工具,打造成全球設計團隊不可或缺的平台。這場翻身戰的關鍵,不在於他有多懂程式,而是他夠懂「協作」。這位90後CEO,不是科技霸權的繼承者,而是設計文化的發動機。
Figma的「拒收購」賭局如何勝出?
當Adobe 2022年提出以200億美元收購Figma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設計界的世紀合併,但監管機構出手攔截,交易宣告終止。諷刺的是,這場收購風波反倒成了Figma的品牌放大器。如今上市估值直逼650億美元,足足高出Adobe原價超過兩倍,Dylan Field證明:「自己走得遠,比賣得快,更有價值。」對比Adobe年營收約193億美元,Figma的市值已達其近三分之一,僅靠團隊協作與雲端應用,竟能打破巨頭壟斷。
設計不再只是設計,是戰略主導
Figma之所以能引爆市場,不止是因為它是設計工具,更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協作式創造」的思維轉變。它把設計從孤島變成主流程,連程式開發、產品經理都一起在線上同步設計。這不只重塑工作流程,也讓設計師的角色從「美術」躍升為決策核心。當「設計就是產品」這句話越來越被執行層接受,Figma無疑成為這場變革的先鋒。
Figma早期投資者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Index Ventures與Greylock,上市當日回報超過10倍。這批投資者押中的,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種工作模式的變革。隨著IPO成功,他們持有的股份市值暴升,而矽谷風投圈亦將Figma視為SaaS投資回報的教科書。下一步,Figma如何將其設計語言推展至AI、製造甚至教育產業,仍是一場長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