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直擊】預言「反送中」被鎮壓或拖到散? 蕭若元:香港人是為尊嚴而戰!
「反送中」運動浪潮持續數月,亦未見有消退的跡象。BussinessFocus編輯部採訪了資深傳媒人蕭若元,發表對於這場運動結局的看法:「這件事只剩下兩個結局,一個就是叫拖,一個就是叫哄,只剩下這兩招。」蕭若元認為,政府現在採取應對示威的方針就是容忍稍微緩和的示威,但當暴力增加一些時,就會逮捕示威者,時間一長,示威者中的骨幹份子就會受損,最終是被鎮壓。蕭若元認為另一個結局是「拖到散」:「結果就像佔中那樣。這幾天我出去吃飯和食肆聊天,他們情況都很差,就要『執笠』;如果情況這樣,本來好生意的都說要『執笠』,而有些做小生意的人還借了一些財務公司的錢來經營創業的話,他就覺得是絕路。你把他們逼上絕路,這些人有時精神不太穩定,就很大問題了。」
蕭若元引用梁天琦的獄中家書,指出兩大觀點:「你做任何事情,目的是要對你運動有幫助,即是你要爭取原本支持你的人更加支持你,是爭取不支持你的人都支持你。你就不能把支持的人都變成不支持你;第二,政治和抗爭是什麼?政治和抗爭是一個政治和公關遊戲,就不能長期的、或者嚴重的損害公眾利益,你不時損害一下,別人會為了小小成本願意損害一下,但是你長期地、大量地損害公眾利益,一定會導致民意的逆轉。你要很多人為了正義犧牲,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蕭若元一向支持「非暴力公民抗命」,對於坊間不少「勇武派」認為香港多年和平示威已經不能發揮效用,因此在反送中事件中,使用暴力才能見到效果,蕭若元這樣認為:「我一向都主張『非暴力公民抗命』,年輕人覺得以前那種方法不有效,是因為抗爭者不懂得用『非暴力公民抗命』,其實用『非暴力公民抗命』是最有效。甘地說過,『非暴力公民抗命』不是被動的。它是進取的,是主動的。示威者不懂得用這種方法,覺得要勇武。因為暴力去打,你一定會輸給政府。你譬如說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們就長期圍政府的高官以及警察的高官,只要你一出來,你去到哪裡,我們就去到哪裡圍你、噓你和羞辱你。這樣已經很大件事令到高官們不想做了,因為他們通常都是很驕傲的人來。」蕭若元認為,最後『非暴力公民抗命』是完全可以取代政府,去到八九成民意支持,建設一個臨時政府出來,看看公務員效忠於誰,是可以去到取代政權。」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但近幾次示威遊行中,出現了很多「攬炒」的理念,蕭若元就不太支持此做法,認為攬炒只會將香港推向更差的境遇:「你是要去『攬炒』作為終極目的,還是作為一種手段?其實示威者是定義得不清楚。以及『攬炒』,是攬什麼炒呢?是有兩個不同的解釋。我們一般人,尤其是中國人想問題的思維不清晰,很少人學會思維清晰。其實攬是攬兩方面,第一就是既得利益階層,第二就是中共政府。如果『攬』既得利益階層,就會令到香港徹底崩潰,每個人都會窮。如果這個作為目的的話,就很愚蠢。因為你是攬不到的,因為結果受害的是底層的人。即是中上層的人,你是攬不到他的。舉個例子,香港大概有80萬人有外國國籍,有50、60萬人,是隨時可以去移民。如果這些骨幹份子全走了,那麼大陸就會填充這個空缺。要大陸人大量移民進來,不是150個一日,而是500-1000個一日,補充200萬人,補充低層勞工。這樣的話,整個香港就講普通話的了,傳媒都全部講普通話,教育全部講普通話。香港崩潰到這樣,就會將顛覆國家法、煽動顛覆國家法引入香港,隨時可以拉你去坐牢。我覺得這樣是攬賭。」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蕭若元認為,示威者同北京「攬炒」,更是毫無威脅作用:「8月18日北京已經預備要動手了,現在閱讀出來的消息就是那日已經預備,人大常委在開會在那裡準備,宣佈香港進入動亂狀態,就派武警進來,宣佈香港要引入全國性法律。在這樣的情況下,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沒人能夠肯定是否可以『攬到北京炒』,香港拉了二三千人,因為引入顛覆國家法、或者煽動顛覆國家法拉回了大陸,香港就清淨了;北京也會對美國說,不會損害你的利益,我們的商業交往如同往日。八九六四之後,大家都繼續做生意;有錢賺,外國人就要照做。」蕭若元指,自己關心年輕人的前途,「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就像梁天琦入去坐牢一年,他說的東西已經完全不同了。」
不過蕭若元認為,今日大陸就似五萬噸的巨石,壓在香港上,而香港人就是七百萬的波子蟹,巨石壓下來,香港人伸起蟹臂要擋巨石,會變成七百萬個壓扁的波子蟹:「我是不理這些實際上的力量對比或者利益對比,但是人要有一定的尊嚴,抗爭是為了你的尊嚴所存在,我就算被人壓扁了,我都是一個曾經抵抗過的波子蟹。我在20歲的時候看過Man of La Mancha(《武士英魂》)。其實是在說唐吉訶德的精神,唐吉訶德的精神就是『去追尋不能實現的夢想,當疲倦的時候繼續前行,去追逐那追逐不到的星星』。這就是最後一個很疲倦的人,拿他最後的一安士勇氣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理想。」
Photo from 網上圖片
記者:Sharon LIN
攝影:Keith Li/ Sam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