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電腦大王】改變電腦產業的歷史,在美國創出無人不曉的「帝國」,蓋茨:若他能成功世界可能不會有微軟

【電腦大王】改變電腦產業的歷史,在美國創出無人不曉的「帝國」,蓋茨:若他能成功世界可能不會有微軟

Inspiration
By chun on 14 Dec 2018
Senior Editor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有一位華裔「電腦大王」出現,他不但創立過一間無人不識、更與IBM匹敵的公司,就連微軟創辦人蓋茨也這樣評價:「若他能成功,世界可能不會有微軟。」

InternetPhoto from Internet

所謂「他」就是王安,於1920年在出生上海的他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後來因二次大戰爆發而有機會到美國留學,甚至到了哈佛大學深造,最後王安進入學院的電腦實驗室充當研究生,參與開發世上最早期的電腦系列「Harvard Mark IV」。

當時王安也研發出磁芯記憶體(一種早期電腦記憶體),其傑作可謂改變電腦產業的歷史,由於大大縮細其體積,使得電腦從科研轉向商用領域。不過哈佛在50年代縮減電腦實驗研究經費,也使到王安決定創業。

InternetPhoto from Internet

王安在1951年成立「安王實驗室」,其產品吸引到IBM目光,後者更開價50萬美元買下了王安記憶體專利。不過據指,當時IBM本來出價250萬美元,但後來卻改口50萬,甚至趁機打壓專利費,王安因此不滿,更與對方對簿公堂,然而因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妥協。

或許是這樣的緣故,使王安對IBM甚為不滿,故憑住從該筆專利費,他創立了王安電腦公司,並在隨後30年在美國電腦市場裏「發光發亮」,除了甚受投資者歡迎外,更追上IBM,與之匹敵。

InternetPhoto from Internet

當時王安繼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實驗室裏推出一項又一項的發明,包括自動打字機、桌上式計算器,最具影響力便是1964年問世的LOCI-2,這款計算器幾乎震撼市場。直至1970年,王安的公司年銷額已經達到2700萬美元,員工達1400名。

到了1972年後,王安推出該集團首代電腦The Wang 2200,其體積不但較早期電腦細,更配有屏幕、鍵盤及盒式磁帶存儲器。到了80後代,王安帝國「攻陷」了不少BM原先擁有的市場,逐步走進不同的國家及地區,市值為高達30億美元,王安也成為榮登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的華人。

InternetPhoto from Internet

不過正值王安「登頂」之時,蘋果、微軟創辦人喬布斯及蓋茨相繼崛起,這些後起之秀都開發個人電腦(PC)市場,而IBM也順應時勢涉足其中,但王安刻意要與之對抗,堅持開發自己的電腦產品而非個人電腦,採用與行業不相容標準,因而犯下一去不返的錯誤。

由於逆潮流而行,再加上本身產品開發方面進度太慢,故王安未能及時完成客人訂單,且難於推出可以震撼或是改變市場的傑作,結果短期債務慢慢累積起來,而陷入困境。更為重要的是王安堅持家族式經營,終致使其帝國滅亡。1986年王安退休,董事會希望他任用經驗豐富者掌舵,然而王安一意孤行,選擇讓36歲長子王烈出任公司總裁,其子繼任1年多,王安帝國財務狀況急劇惡化,虧損額不斷增加,一虧再虧,讓公司失去合作很多夥伴,即便後來集團轉用新總裁,頹勢亦難返。

就在王安病逝兩年後,即1990年,王安電腦申請破產,一代傳奇亦因此變成悲劇,或許如蓋茨所說:「假如王安能成功改革,那今天就再沒有微軟。」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