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專欄】適者生存,才是成功的最大關鍵
1.
最近超迷《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所有的碎片時間都貢獻給了他。同一個章節一讀再讀,腦子裡也反復思考他提出的問題。
在書裡,他分享了阿爾欽的一篇論文《不確定性、進化與經濟理論》,裡面寫道:
如果隨機在地圖上放一個圖釘,讓一群傻子在圖釘標的地方開加油站,有的開在山上,有的開在海島上,有的開在公路旁。最後只有公路旁的加油站活了下來。
這是經濟學界的達爾文“適者生存論”。
改革開放40年,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成功了。社會上,存著了一大批比他們更聰敏、更努力的人卻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這些成功的人,因為成功,大家倒推他們成功的原因,總結出了一二三規律。但事實上,也同時存在一大批人,同樣做了這一二三,卻依舊無法成功。
這些成功的人士,也許就像跟圖釘的位置開加油站的傻子一樣,隨機的行為碰巧與理性行為的結果一致,於是他們成功了。
也就是說,不是他們自己創造了成功,而是恰好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則,而被接納並賦予了成功。
用中國的老話來說,是“時勢造英雄”,適逢其會了。
圖/Pixabay
2.
回想我自己走過的這十來年,在同齡人中,我算是比較成功的。
我恰巧在十年前開始喜歡房子,恰巧那時候開始有了收入,還不算太能花錢。我並不是知道房價會漲成今天的樣子。我只是恰巧是那個拿了在路邊開加油站圖釘的傻子。
今天,馬後炮再來看,我能輕鬆地總結:因為我能控制消費,在我需要的時候有了起步的資金;選房子,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房租能帶來被動收入,讓收入結構更多元化......我能因此寫上一整本書——《理財就是理生活》。
當然,我肯定有比別人優秀和努力的地方,但是比我優秀和努力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目前的結果卻並不如我。
這個世界是如此得不確定,我們所掌握的資訊是如此得不完全。我這只是眾多不確定中的一個偶然,一個幸運者。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朋友》一書中,分享自己的案例,他說“去少年宮學程式語言,是我運氣好——學了就學了,全當玩了;會了就會了,需要用就用上了,而且多年來一直在用。這裡面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聰明,而是運氣——有一對認為:‘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的父母。”
難怪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很多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為運氣。他們不是謙虛,也許是真的這麼認為。
圖/Pixabay
3.
既然成功只靠運氣,個人努力如此渺小,是否只需求神拜佛即可?或者以佛系的姿態生活,順其自然,等天上掉餡餅?
當然不是。
不是有那句話嗎——“你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個人的努力還是能讓自己離成功更近一點,讓機會來臨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
既然,只有在行為恰好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則時才會有成功的機會,那麼,首先,我們必須盡可能去瞭解多一些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則,盡可能地撥開世事的迷霧,去捕捉世事背後的多樣化本質。
人性生來厭惡不確定性,我們總喜歡給各種現象找原因,不過,卻常常無視現實的複雜性,把成功失敗做簡單的歸因。如何給成功歸因,影響了你以後的決策。
如今這個年代,遊戲規則變了,環境變了,從前的成功原因就不適用了。十年前,能靠炒房成功,現在這條路肯定行不通。十年前,能不顧智慧財產權,靠迅速複製、價格低廉來取勝,如今也無法繼續。
Photo from Licensing
未來成功的關鍵,還是得看是否適合未來的時代趨勢、經濟格局。但是理解複雜世事背後的規則,極其困難。
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密切接觸市場前沿,保持靈敏的觸覺,持續學習財經知識,多方位綜合思考事件背後的原理,隨時調整方向,在摸索中前進。
理論假設是死的,人卻是有能動性的。
如果去山頂、海島上開加油站的傻子,善於總結,勇於嘗試,堅持不懈,也許就能發現在路邊開加油站比較容易成功。
不要太相信他人過去的成功經驗,未來已然不同,你也與他不一樣。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自己摸索、不停嘗試、定期複盤總結,不要期望他人給你一個方案。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