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專欄】股市大跌,要不要接飛刀?
6月19日一大早,朋友圈被一篇戴老闆寫的《從狂熱到崩塌:股災三年祭》刷屏。仔仔細細讀了一遍,3年前的大跌市,在他的沉重筆墨下,如在昨日。
巧合的是,這天,股市也是一路向下。中午,我在朋友圈發了如下一組照片,滿屏皆綠。我苦中作樂地寫道:“今天的螢幕看了不會眼花了。”
1. 錢都去哪裡了?
成功總是相似,失敗卻各有各的不同。這一次,與三年前有何不同?
三年前的大跌市,導火索是監管層清查場外配資。而這一次,主要是因為資金面緊張。
供求關係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它可以解釋非常多的經濟現象。
如果把股票看做是一個商品,它同樣受到供求關係影響。
當市場上遊資多,購買股票的需求就多,上市公司數量相對穩定,股價就會被炒上去。
當市場上的資金缺少的時候,購買股票的需求下降,供應不變,股價也就會下跌。
我們的錢都去哪裡了?
第一原因,自然是樓市。因為新房限價,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二手市場上的價格標在那裡,妥妥的,買到就是賺到。大家哄搶一手房,價格又不能提高,只能設其他門檻。抽籤啦,全款啦。本來只有一千供應,卻有一萬人全款凍結等抽籤。這是一個大漩渦,大家還都樂此不疲。
第二原因,是獨角獸的回歸。原本沒有CDR,廣大人民群眾只能眼紅美國人民和香港人民,現在獨角獸們也可以回來了,IPO至少幾個漲停板呀。富士康上市抽走了上千億,CDR戰略配售基金再抽走上千億。這是雪上加霜呀。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嚴監管。資產新規後,國家主動去杠杆,影子銀行、非標資產、委外業務、銀信通道都受到了嚴格的金融監管,大量遊資回歸銀行體系,造成市場輸血功能不暢。年初至今,更有二十多家企業債務違約。大批企業融資困難,出現破產風險。
第四個原因,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風險預期,引起資金換回美元避險。
同時有一兩個原因還好,如今是四大殺招齊至,尤其是後兩大點,成了此次大跌市的最大誘因。
資金緊張,拆借利率快速上漲,高杠杆的中小企業利息成本就更高,經營更加慘澹,進一步惡化了市場環境。
圖/Pixabay
2. 慌不慌?要不要進場?
在大跌市中,有人匆忙逃生,也有人勇字當頭乘機抄底。投資的危與機,常常在一線之間。
這一次,我們又應該怎麼選呢?應該持幣觀望,還是勇接飛刀?
我們說的風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本金風險”,一類是“市場波動風險”。公司倒閉了,債券還不上,這一類是本金風險。股票上上下下隨市場大幅波動,這種是市場波動風險。
在《從狂熱到崩塌:股災三年祭》一文中,有句話說得一針見血:“牛市,就是過程中所有人都有浮盈,最終只有極少部分人實現盈利;熊市,就是過程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浮虧,最終大部分人割肉出局。”
關鍵就是“實現盈利”和“實際虧損”,中間的浮盈和浮虧,都只是市場波動的風險,並不是本金風險。
歷史告訴我們,只要熊市裏敢買,並長期持有,未來收益都不會差。
投資,投的是一個好心態。但是有好心態,取決於兩點:你手頭資金足不足夠,你的槓桿比率高不高。歸根到底,只有一點:你手頭的錢夠不夠多。短期的浮虧,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巴菲特的名言:別人瘋狂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他自己不喜歡分紅,卻超愛高派息的企業。截至2017年底,他的伯克希爾持有現金和短期國債高達到1160億美元,這才是他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底氣。
圖/Pixabay
在熊市買,怎麼買?
專業投資人和散戶的區別在於,散戶聽說現在是購買的時機了,就一股腦兒買入,而專業投資人會先小注分批買入,等確定性越來越高,再大筆買入。散戶只關注方向,而專業投資人關注方向和節奏。方向對了,再一步步操作,不能急,不能All in.
3. 熊市,散戶小白買什麼?
三年前大跌,股市有5100點,整體估值大約60倍左右。如今只有3000點,整體市場估值不到20倍。從估值來看,A股已經算是進入了低估區域。
但如今也有很重要的不確定因素:中美貿易戰。但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比較長期,短期市場已經過度反映了壞消息。未來市場不會有樂觀者想像得那麼好,也不會像悲觀者想像得那麼差。
因此,在這個節點,如果手頭寬裕,可以開始小注分批購買了。
在大跌市中入市,如果整體市場估值已經低估,會遇到三種可能:
一種是選到比較好的公司,在低估區域購買,等市場反彈後獲利能賣出。這種,短期承受的就是市場波動風險,你的本金並不會虧損,只是持有並等待的時間長短問題。
第二種是選到的公司頂不住惡化的市場,影響了公司業績,有可能股價很難反彈到高位,有可能造成本金風險。
第三種是整體市場估值處於低位,但個股估值仍處於高位,通常是熱炒概念的成長股。你買入時仍屬於估值高位,因此也會造成本金風險。
所以,在熊市入場,思路是對的。關鍵是選對公司。
可是,大多數人並不擅長選擇公司。因為公司和個人的資訊不對等。你跑去對方公司調研,走馬觀花看三四個小時,跟管理層聊一個小時,就能看出公司的真實情況?更何況,大多數人只是在新聞和報告上瞭解企業。要掌握公司運營的實際狀況,幾乎不可能。
知名基金經理邱國鷺曾寫一本《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他把投資的關鍵歸納成三個點:估值、品質和時機。他自認做不好擇時,因此重點放在估值和品質上。
圖/Pixabay
估值的選擇比較簡單,看橫向對比,即參考同行業其他公司的估值,第二看縱向比較,即回溯該股歷史的波幅,最高估值和最低估值在何處。
他認為選擇公司的品質最難,也是最靠功夫的。
但是對投資小白來說,有一個取巧的方法,即購買指數型基金(ETF)。
ETF基金購買的股票和指數的成分股相同,比例也一致。指數升,ETF就升,指數跌,ETF就跌。因為被動式地買進該市場或產業所對應的一籃子目標資產,不需要基金經理的主觀判斷,因此收的管理費低。基金本身的周轉率也低,付出的交易成本也低。
因為不是購買的個股,所以就避開了公司選擇的難題。你不需要花時間仔細研究每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也不需要每天盯盤選股。在熊市估值低時,分批買入,長期持有,就能實現輕鬆投資。
因為不知道何時是股市最低位,千萬別想著抄底而貸款買入。
最後用《從狂熱到崩塌:股災三年祭》一文中的兩句話結尾:“一輪牛熊,有的人折騰回了原點,有的人踩著屍骨前行。堅持原則的謹慎,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命。”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