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歲的馬路炸彈 的士司機高齡化響警號 如心酒店奪命車禍揭道路危機
荃灣如心酒店外早前發生了一宗震驚全城的致命車禍。一名35歲菲律賓籍男旅客不幸身亡,肇事司機年屆80歲。這場車禍不只是單一的不幸事件,更像是一面鏡子,照映出香港道路背後高齡職業司機的安全隱憂與制度漏洞。這個話題瞬間成為網絡熱搜,市民均熱烈討論:香港的士司機年齡是否真的太高?我們又該如何保障乘客與司機的雙重安全?
這場事故發生於荃灣如心酒店外,80歲的士司機疑因身體不適,失控撞上行人路,奪去一條年輕生命。據悉,這位司機在事發後被警方以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拘捕。事件曝光後,不少市民大感震驚,社交媒體上一片譁然。有網民表示,涉事司機事前已顯示出身體不適,卻仍堅持繼續駕駛,猶如「馬路炸彈」。
其實香港的士行業長期面對司機高齡化問題,因收入偏低、欠晉升機會,加上的士牌價近年跌不停,「揸的士、供的士必可致富」的神話幻滅,年輕一代入行意欲遂極低,形成一個「後生唔揸,退休才揸」的怪現象。現時不少司機退休後才轉戰的士行業,70歲以上的的士司機比比皆是,問題是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士司機健康、反應及應變速度往往大不如前,甚至屢次發生長者司機駕駛的士途中疑心臟病發暈倒甚至身亡的不幸事故。故的士駕駛安全問題不斷引起市民關注,而如心酒店外最新一宗慘劇,無疑令到整個的士行業再次響起警號。
數字不會說謊。根據政府統計數據,去年香港共有5,714宗的士司機交通意外,當中高達46.7%涉及60歲或以上的司機,651人年屆70歲或以上。僅今年首兩個月,就有95名七旬的士司機發生意外。此外,全港超過13,700宗商用車司機車禍之中,也有超過4,800人(司機)為60歲或以上,1,120人為70歲或以上,反映長者司機安全問題令人憂慮。
的士司機高齡化已成定局,亦令意外風險大增。面對這個問題,政府曾建議將體檢年齡門檻由70歲降至65歲,以及改為一年一檢,以回應及解決的士司機高齡化的問題,但至今仍未立法及落實,令社會憂慮日增。
的士業界人士則訴苦,指的士司機做到「七老八十」仍不退休,往往是迫不得已。因的士司機多屬自僱人士,「打一世工」也無保障,亦沒有強積金等退休福利,故在香港老齡保障安全網不足的情況下,唯有放棄退休繼續駕車,只為賺錢糊口;也有長者的士車主因的士牌價大跌變負資產,部分人更尚未還清的士按揭,故若請不到司機時,往往唯有親身上陣駕的士以減輕財務壓力。故此,長者駕駛的士,其實是社會的悲哀。
不過無論是市民或議員,大都認為健康有問題的長者司機,絕不應駕駛的士,因為這會危及乘客、途人及他們自己的生命安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學鋒直言,必須正視高齡司機的潛在風險。他建議在70歲或以上司機續牌時,體檢應加入反應能力測試,評估是否仍適合駕駛,更主張80歲或以上人士應被禁止駕駛的士及小巴。他指出,現時醫生體檢標準參差,建議當局統一標準,並限制高齡司機工作時數,避免長時間駕駛帶來意外。他坦言,長期發生不幸事件只會令社會更不安,政府應考慮放寬年輕人考取的士牌照的門檻,吸引新血入行。
另一位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則認為,年齡並非安全駕駛的唯一指標,健康狀況才是真正關鍵。他支持將年度體檢年齡下調至65歲,讓司機及早關注身體變化。梁文廣同時強調,體檢標準的制定涉及醫學專業,如何訂定檢查重點屬於技術範疇,需要專業界別參與。同時,他認為政府應收集更多相關數據,了解司機年齡與交通意外的關聯,讓政策更為科學化。
如心酒店的士車禍讓全港人再一次關注高齡司機的社會現象。年齡不是唯一標準,健康才是關鍵,制度上的空白與數據的警號,提醒我們必須正視問題,既要保障司機生計,也要守護乘客與道路安全。香港的士行業正處於十字路口,是時候打破「高齡化」的迷思,讓制度、科技與人性共同尋找更平衡的答案。只有正視現實,勇於改革,香港的道路才會走得更遠、更安全。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