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時裝界元老55歲搏一鋪 逆市重啟Esprit 進駐逾4千呎銅鑼灣舖位:做對的事
在香港時裝界打滾超過 30 載,本地潮牌 2% 創辦人陳維明(Herbert)曾將品牌推向高峰,創下亞太區 350 間分店、營業額 4 億元的佳績。如今,他再度肩負使命,回港重啟一個承載著80至90年代港人集體回憶的經典品牌——Esprit。
Esprit 這個名字,對於經歷過香港80至90年代潮牌黃金時代的人來說,並不陌生。這次 Herbert 以八位數投資取得 Esprit 在港經營權,以 WIP international Ltd(Esprit 品牌香港使用方持有公司)行政總裁身份,重塑品牌,為香港時裝界帶來久違的興奮與期盼。

逆風而行:八位數字投資與 4,400 呎黃金舖位
Herbert 在疫情期間曾離開香港發展,但多年在港經營時裝品牌的經驗,仍是他難以忘懷的一部分。2022 年,他回港後便決定重操舊業,他深信香港時裝業仍有其生命力,而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接觸到 Esprit 高層,得知他們正尋求轉型為輕資產、多元化的營運模式。儘管過程競爭激烈,對手不乏上市公司,但Herbert 最終成功奪得 Esprit 的經營權。他透露,這次總投資額達八位數字。
面對現時香港經濟環境的挑戰,Herbert 卻將其視為機會。他坦言,正因為零售市況不佳,業主方才更願意洽談,使他得以在銅鑼灣鬧市成功租下一個 4,400 呎舖位。他認為有危便有機,每一次的風暴難關,也可能潛在不可多得的機會。

全新潮牌形象回歸 追求小批量、高質量生產
這次 Esprit 重新回到港人視野,告別舊時代形象。 Herbert 表示雖然仍然保留品牌原來的主軸「Fun & Love」,但同時定位成一個全面的時尚生活體驗空間:將時裝設計、空間設計、餐飲、和平面設計融為一體,打造時尚、藝術、餐飲的複合式空間。
在產品方面,Esprit 強調潮牌的獨特性和高品質,捨棄大批量生產的模式,轉而採取小批量、精工細作。「說得是潮牌,就不可以是一個大批量去做」, Herbert 指店內每一款服飾都只有約 20 件以內,品牌定價比舊 Esprit 貴約10% 。面對部分質疑聲音,Herbert 解釋品牌堅持使用高質量布料,如土耳其牛仔布、真皮手袋等。他指雖然價格略有提升,但商品性價比高。

當之無愧的香港品牌 望令港人重拾自豪感
「香港應該有一個品牌,我們覺得用 Esprit 來說,應該當之無愧。」他深信 Esprit 可代表香港80至90年代的輝煌時光,而這份情懷也帶來了極大的助力,令品牌回歸得到許多香港人的正面支持與回應。
對於未來的發展,Herbert 透露目前第一步是希望先在香港市場站穩陣腳,接下來逐步擴展至台灣、韓國、日本,最後或考慮進軍內地市場。

挑戰與信念:做對的事,為港人帶來驕傲
被問及如何與銅鑼灣眾多韓國潮牌競爭,Herbert 認為受眾不同。他指目前在香港進駐的韓牌,大多以內地客為主要消費群,但 Esprit 的新策略是針對本土消費者,從時裝到生活體驗,不只是買產品,更是在追求生活的態度。
他亦觀察到,在市場被淘寶、拼多多等電商主導,但認為香港仍有一大批顧客在尋求高品質消費體驗。「今次整件事只是在做一件我認為對的事」,他坦言接下本身已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固然有壓力,但他更期望為香港時裝界帶來一份自信,為港人帶來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