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收緊稀土高級鋰電池出口 掐斷AI電力命脈?美國AI數據中心有危機?
中美貿易再度掀起戰火!正如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施加出口限制以牽制其科技發展,中國現正運用其在全球關鍵材料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將稀土、超硬材料及高階鋰離子電池等戰略物資實施出口限制,恐對美國AI相關企業特別是AI數據中心造成重大影響。
中國這一波操作無疑讓人認爲是將這些關鍵材料供應鏈作爲地緣政治的談判籌碼。對此,美國方面對AI發展及電網能源儲存能力可能面臨困境,同時亦預示中美貿易戰正從半導體領域蔓延至能源儲存的關鍵環節。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公告,今次出口管制措施將涵蓋部分鋰離子電池、關鍵正負極材料及其製造設備與技術。報導指出,新管制針對電池供應鏈的範圍廣泛,包括大型鋰離子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及電池製造設備等,而這些技術領域中國均居領先地位。
與之前的限制措施類似,新規要求電池企業在出口前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許可,新規將於11月8日生效。值得注意的是,今次並非中國首次針對關鍵材料進行管制。在這之前,中國已於10月9日實施了擴大稀土磁性材料出口管制的措施,這一系列行動凸顯了中國利用其在稀土、超硬材料和電池等領域的全球供應鏈優勢,作為其貿易和地緣政治戰略的工具。
中國官方表示,此舉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並非針對特定國家。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被管制的項目正是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擁有顯著技術優勢和主導地位的領域。企業在出口這些產品前,將需要獲得中國商務部的許可。這也被普遍解讀為中國回應美國對其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的反制措施,意圖利用其在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環節的優勢,在全球供應鏈中掌握更大話語權。
美國AI與電網對中國電池依賴加劇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能源、經濟與安全計畫主任Emily Kilcrease強調:「中國的AI發展受限於取得美國晶片,而在美國,能源需求才是AI資料中心的最大瓶頸。」隨著全球AI產業的蓬勃發展,美國資料中心的耗電量正急劇增長。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3年間,美國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已翻倍,預計到2028年將再增加2至3倍。
為了應對能源需求的激增並維持電網穩定,大型儲能鋰離子電池成為關鍵。這些電池能夠儲存多餘的可再生能源,並在高峰期釋放電力,有效避免停電。雖然美國近年來積極擴大本土電池製造產能,但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7個月,美國約65%的電網規模鋰離子電池進口自中國,且預計未來十年美國仍將高度依賴中國供應。中國在全球負極材料產能中佔約96%,正極材料產能中佔約85%,這意味著美國企業短期內難以尋找替代來源。
此出口管制消息已引起市場關注,甚至部分依賴中國電池組件的美國電池企業股價出現下跌。內華達州電池製造商Dragonfly Energy的CEO Denis Phares坦言,中國的這些政策舉措「給本已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增加了一層複雜性,並凸顯了加快國內創新的重要性」。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