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偉達晶片涉中美角力 比亞迪強調已有備案應對風險 巴菲特清倉持股加深壓力 外憂內患夾擊下能否突圍?
在中美科技角力持續升溫之際,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1211.香港)正面臨「外憂內患」的雙重壓力。對外而言,美國持續收緊高端晶片出口限制,英偉達(Nvidia)(NVDA.美國)的車用晶片雖暫未受波及,但作為全球AI發展核心供應商,英偉達早已多次因地緣政治調整對華策略,比亞迪也不得不預先制定備案,以防未來供應中斷。對內則是市場信心的挑戰——「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美股:BRK)近期正式清倉比亞迪持股,結束長達17年的投資。外界普遍認為,此舉除了鎖定約500億港元的可觀利潤外,也反映出對中美貿易與制裁風險的憂慮。
在外部供應鏈不確定性與內部資本市場壓力夾擊下,比亞迪的自研技術與供應鏈自主掌控顯得尤為關鍵。執行副總裁李柯(Stella Li)針對英偉達晶片涉中美角力一事回應,指公司已具備強大內部技術能力,可應對潛在挑戰,確保營運穩定。但外界依然關注,比亞迪能否在「外憂內患」的情勢下繼續保持增長動能。
李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雖然比亞迪目前尚未收到中國政府要求停止使用英偉達晶片的指令,但公司已「有備案」,以確保營運的連續性。雖然李柯拒絕透露具體計劃內容,但她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半導體短缺嚴重衝擊汽車業,比亞迪當時「沒有問題」,因為該公司在內部開發了大量技術,能夠快速找到替代方案。事實上,比亞迪一直尋求控制供應鏈的大部分環節,從製造汽車到開發電池都自己來。
目前,比亞迪在其部分車型的半自動駕駛功能中,採用英偉達的Drive AGX Orin系統。 李柯表示,比亞迪沒有被告知需要停用任何英偉達產品,並補充説明北京不太可能禁止這家美國公司的車用晶片。雖然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已導致美國對出口到中國的AI專用晶片實施限制,但目前尚無跡象表明這些措施會影響到車用晶片。
英偉達晶片受制裁影響 出口成困難
英偉達的晶片支撐著全球大部分的AI發展,但也因此被捲入中美緊張的關係中。英偉達專門為遵守美國對中國出口限制而設計的 H20 AI 晶片,今年先是被禁止,後來在白宮與英偉達達成收入分成協議後獲准在中國銷售。李柯認為,任何國家都不太可能對此類產品施加長期禁令,因為這將對英偉達本身以及全球汽車市場造成損害。她補充說:「我不認為有任何一個國家會這麼做,因為這樣會殺死英偉達,」「英偉達現在是市值最高的公司,如果他們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 沒有人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不過比亞迪如今的情況更是「外憂内患」近日更是被爆出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美股:BRK)在長達17年的投資後,終於完全清倉比亞迪(01211.香港)。雖然這筆投資為巴郡帶來了約500億港元的豐厚回報。外界普遍認為,巴菲特此舉的主要考量是中美貿易及關稅衝突加劇。
分析指出,股神可能擔心美國會增加對中國企業如比亞迪的制裁,甚至將比亞迪淪為中美貿易戰的談判籌碼,因此選擇止賺離場,這無疑為比亞迪的「外患」增添了更深層壓力。比亞迪股價在9月23日最多曾跌4.2%至105.1元,股價較5月高位累瀉3成,市值蒸發逾4,400億元。比亞迪集團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回應:「股票投資,有買就有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謝芒格和巴菲特對比亞迪的認可!也感謝過去17年的投資、幫助和陪伴!為所有的長期主義點讚!」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