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巴郡10年投資夢碎 買卡夫亨氏慘輸5成近300億 股神退休前老貓燒鬚
94歲的股神巴菲特今年5月剛宣布年底前退休,但這位傳奇投資者再次遭受挫敗。他創立的巴郡(美股:BRK)對卡夫亨氏(Kraft Heinz,美股:KHC)長逾10年的投資,堪稱巴菲特職業生涯中最慘痛的敗筆之一。2025年第二季財報顯示,巴郡剛剛對卡夫亨氏的投資作出38億美元(約300億港元)的減值,持股帳面價值從2017年的170億美元暴跌至84億美元,十年間損失超過五成。與此同時,巴郡最新季度盈利按年下跌59%,投資收益更是銳減73%,顯示這家投資巨頭,在美國掀起關稅戰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其實自巴菲特今年5月宣布將於年底前退休之後,巴郡股價已從高位下跌逾12%,觸發其擁躉及分析師及對巴郡未來前景的質疑,投資者亦信心動搖。究竟股神的失利因何而起?卡夫亨氏的投資滑鐵盧又暴露了哪些問題?
巴郡業績:光環褪色的警號
最新公開的2025年第二季財報,巴郡的業績報告猶如一記重拳,震撼了投資界。根據財報,巴郡股東應佔溢利僅123.7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的303.48億美元下跌59%。投資淨收益從187.5億美元驟降至49.7億美元,跌幅高達73%。這一劇烈下滑主要歸因於卡夫亨氏的巨額減值損失,以及市場波動對巴郡股票投資組合的衝擊。
儘管巴郡的保險業務(投資收益33.67億美元,略增1.4%)、BNSF鐵路(盈利14.66億美元,增長19.5%)以及製造、服務和零售業務(盈利36.01億美元,增長6.5%)表現穩健,但這些正面因素遠不足以抵消投資組合的損失。巴郡持有現金儲備3397.98億美元,雖仍處於歷史高位,但較前一季度微跌0.8%,顯示巴菲特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保持謹慎,單季淨賣出約30億美元股票,且未有回購自家股份。
更令人擔憂的是,巴郡在財報中警告,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快速變化和不確定性可能對其所有經營業務及股票投資構成「顯著影響」。這一表態不僅反映了外部經濟環境的挑戰,也暗示巴郡對未來前景的憂慮。究竟巴菲特的「卡夫食品大夢」,何以會變成一場投資的災難?一切要由2015年開始說起!
2015年,巴菲特聯手私募基金3G Capital促成卡夫與亨氏的合併,打造出全球食品巨頭卡夫亨氏。這筆交易被視為巴菲特押注消費品行業的重大舉措,當時巴郡持有約27%的股份,投資額高達170億美元。然而,十年過去,卡夫亨氏股價累計下跌62%,遠遠跑輸同期標普500指數202%的漲幅。2025年第二季,巴郡對卡夫亨氏進行38億美元的減值,持股帳面價值降至84億美元,損失超過五成。
這一投資失利被外媒形容為巴菲特「老貓燒鬚」,不僅因為其規模之巨,更因為它挑戰了巴菲特一貫「買優質企業、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哲學。究竟這場滑鐵盧因何而起?以下是導致失敗的四大原因:
原因一:消費品行業的結構性挑戰
卡夫亨氏的核心業務依賴傳統包裝食品,如奶酪、調味品和即食餐點。然而,近年消費者偏好迅速轉向健康、有機和本地化食品,傳統品牌面臨巨大壓力。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美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500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2500億美元,而卡夫亨氏的經典產品如Kraft Mac & Cheese和Oscar Mayer熱狗卻難以迎合這一趨勢。巴菲特低估了行業變革的速度,未能預見消費者口味的快速轉變。
此外,卡夫亨氏過分依賴北美市場,缺乏全球化的增長動力。相比之下,可口可樂等巴郡其他持股通過多元化市場和產品創新,成功抵禦了類似挑戰。卡夫亨氏的品牌老化與創新不足,令其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品市場中節節敗退。
原因二:併購後整合失敗
卡夫與亨氏的合併本應實現規模經濟,但事與願違。3G Capital以激進的成本削減策略聞名,合併後大幅裁員、縮減研發預算,並壓縮供應鏈成本。雖然短期內提升了利潤率,但長期卻損害了品牌價值和產品質量。2019年,卡夫亨氏因會計問題和業績不佳,股價一度暴跌近30%,迫使巴郡錄得巨額減值。
巴菲特本人曾坦言,卡夫亨氏的合併是他「付出了過高的價格」。這一失誤不僅在於高估了合併的協同效應,也在於巴菲特對3G Capital管理風格的過分信任。與巴菲特一貫強調長期價值的理念不同,3G Capital的短期盈利導向最終拖累了卡夫亨氏的長期發展。
原因三:財務槓桿與債務壓力
卡夫亨氏合併後背負了高達300億美元的債務,這在低利率環境下尚可承受,但隨著美聯儲近年加息,融資成本大幅上升。根據2025年第二季財報,卡夫亨氏的淨債務仍高達190億美元,債務對EBITDA比率達3.5倍,遠高於行業平均的2倍。這限制了公司在創新、收購和市場擴張方面的靈活性。
巴菲特向來偏好低負債的企業,但卡夫亨氏的高槓桿策略與其投資哲學背道而馳。當市場環境惡化時,高債務成為壓垮股價的關鍵因素之一。
原因四:管理層動盪與戰略失誤
卡夫亨氏近年管理層頻繁更替,缺乏穩定的領導方向。2025年5月,公司宣布巴郡不再於董事會設有代表,顯示巴菲特對其影響力的主動淡化。此外,卡夫亨氏頻繁出售非核心資產以降低債務,卻未能有效提振股價。相比之下,巴郡對蘋果和美國運通的投資,受益於穩定的管理團隊和清晰的增長策略。
巴菲特在2025年股東信中承認,卡夫亨氏的投資是「我犯下的錯誤之一」,並表示將繼續調整持股策略。這一罕見的公開反思,凸顯了卡夫亨氏對巴郡投資組合的拖累。
關稅戰陰霾:巴郡的隱憂
除了卡夫亨氏的失利,巴郡還面臨外部宏觀環境的挑戰。2025年第二季財報中,巴郡罕見地對美國關稅政策發出警告,稱其可能對「幾乎所有經營業務及股票投資」構成不利影響。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溫,關稅戰的影響正在滲透至巴郡的核心業務。
巴郡現金儲備高達3400億美元,顯示巴菲特對當前市場的謹慎態度。然而,這筆巨額現金也引發投資者質疑:若關稅戰惡化,巴郡是否能找到足夠的投資機會來抵禦市場波動?巴菲特在股東信中強調,美國企業的長期價值仍值得信賴,但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紙面財富迅速蒸發」。這一表態突顯了巴郡對未來經濟環境的深切憂慮。
巴郡股價的滑坡:退休陰影下的挑戰
自巴菲特於2025年5月宣布將於年底退休以來,巴郡股價表現令人失望。截至2025年6月30日,巴郡B類股(BRK.B)較5月高位累跌逾12%,遠遜於同期標普500指數的上漲表現。投資者擔心,巴菲特的離任將導致「巴菲特溢價」的消失,這一溢價源於市場對其個人投資眼光的信任。
分析師對巴郡股價的未來看法分歧。CFRA Research分析師Cathy Seifert認為,巴郡的多元化業務和現金儲備為其提供了抗風險能力,但接班人Greg Abel能否延續巴菲特的投資輝煌,仍需時間檢驗。摩根士丹利報告則指出,巴郡當前市盈率(PE)約12.8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顯示股價已進入「合理區間」,但短期內缺乏催化劑推動反彈。
雖然分析師則建議,散戶可將巴郡視為「價值投資型基金」,通過分注投資或月供方式逐步建倉,長線持有以分散風險。但亦有分析師警告,隨著巴菲特退休,巴郡的投資吸引力可能不如以往,投資者應密切關注Abel的資本配置策略及市場環境變化。與此同時,關稅戰的陰霾和巴菲特退休的陰影,為巴郡的未來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在股神時代即將落幕之際,投資者需要重新審視巴郡的內在價值,並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投資之道。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