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後買樓遭騙2200萬 開「反詐咖啡館」渡人 2個月吸引5千人打卡
江蘇蘇州環太湖大道近日出現一間「反詐咖啡館」,由90後老闆黃曉飛創辦。黃曉飛曾因買樓被熟人詐騙,損失2,062萬元人民幣(約2,253.58港元,下同)。為提醒公眾防騙,他將民房改造成結合咖啡與反詐宣傳的「渡人暖屋」。據報道,該店5月開業至今已吸引逾5000名顧客。店內隨處可見反詐標語及真實案例,咖啡名亦別出心裁,如「清醒絨易騙」、「無詐椰來香」等,讓顧客邊飲咖啡邊學防騙知識。
從受害者到渡人者
黃曉飛的逆襲故事,始於一場毀滅性的騙局。2023年,事業小有成就、手握積蓄的他,陷入了一場由熟人精心策劃的房產投資詐騙。對方偽造了全套購房文件,甚至僱用演員假扮房產公司高層與律師,一步步將他引誘入局,最終騙取了高達2,062萬元的巨款。黃曉飛形容,「那段經歷就像一杯過萃的咖啡,苦澀難咽。」他的人生瞬間崩塌,從老闆淪為靠擺攤賣自製飲品維生的個體戶。
然而,正是這份切膚之痛,催生了「渡人暖屋」。他不願再有人受同樣的苦,決心將悲劇轉化為公共警示。這120平方米的「被詐者之家」,是他傾注心血打造的空間,既是療傷處,更是反詐陣地。附設的微信互助群已聚集超過200位有相似經歷的成員,在這裡分享資訊、互相取暖、彼此「渡化」。
社區防詐的雙軌動能
「反詐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座城的共治。」黃曉飛的理念,透過「渡人暖屋」的創新模式得到了實踐。這家咖啡館的社會價值,遠遠超越了商業本身。它成功地將「反詐宣傳」這一通常嚴肅、枯燥的議題,轉化為一種親民、可觸及的生活場景。傳統的反詐標語或講座,往往難以深入人心,但當警告變成桌角的一句提醒、牆上的一個真實案例時,防備意識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
更關鍵的是,「線下實體空間 + 線上社群」的雙軌互動模式,極大化了防詐的傳播效能。線下的咖啡館是信任的錨點,顧客在此獲得真實的體驗與情感連結;線上的微信群則延伸了這份連結,成為一個7x24小時不打烊的資訊中繼站與情感支持系統,讓防詐知識得以快速傳播和發酵。黃曉飛更計劃將此模式擴展,特別針對資訊落差較大的老年族群,展開更精準的社區宣導。
新媒介x設計思維
「渡人暖屋」能在短短兩個月吸引超過5,000人流,從蘇州本地居民到外地遊客專程探訪,其核心在於它運用「新媒介+設計思維」,將公共教育轉化為吸引人的「體驗」。其成功背後是精準的設計與心理學佈局。
首先是「諧音命名」的巧思:菜單上的「清醒絨易騙(絲絨拿鐵)」、「無詐椰來香(生椰絲絨拿鐵)」、「茉陷溫柔局(茉莉絲絨拿鐵)」,每個名字都是溫柔警示,讓消費者在點單互動中自然記住反詐知識。其次是「文青美學」的包裝,古風環境讓嚴肅主題變得柔和,降低心理防備,使人更願意停留、閱讀。最後是「情境沉浸」的塑造,反詐元素無縫融入空間,消費者不只喝咖啡,更體驗一場生動的反詐教育。
這種模式潛力大,但可複製性面臨挑戰,它依賴創辦人個人魅力與地方文化支持,未來如何標準化並適應不同地區,將是發展關鍵。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