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變軟黃金? 捕蟲人日賺過萬 22元創意麵包成爆款

「知了猴」變軟黃金? 捕蟲人日賺過萬 22元創意麵包成爆款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07 Jul 2025

內地近日掀起捕捉「知了猴」(即金蟬幼蟲)熱潮,每晚都有大批民眾手持電筒、膠袋,在樹林、公園等地「掃貨」。據傳浙江有青年日捉12至15斤,賺逾2000元人民幣,下同);青島村民更聲稱高峰期一晚可捉過萬隻,以每隻1元計,收入可達1萬元。這些「知了猴」主要透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

 「金蟬獵人」暴富神話?

 在內地的夏夜,一神祕的「掘金潮」正悄然興起。浙江麗水、杭州、山東青島等地,不少村民或年輕人手持電筒、提著膠袋,穿梭於山間樹林、公園、河堤之間,只為捕捉金蟬幼蟲,當地人稱之為「知了猴」。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昆蟲,卻蘊含著驚人商機。

 據報導,有浙江麗水的年輕人遠赴杭州,一夜之間能捕捉12至15斤(約6至7公斤)的知了猴,淨賺超過2000元人民幣。而在青島,更有農民在高峰期每晚捕獲上萬隻,以每隻1元的價格計算,一夜收入輕鬆過萬。捕獲到的金蟬,往往透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有養殖戶表示,「從6月15日就開始有金蟬出現,第一晚捉了1000多隻。」這些金蟬養殖在柳樹下,高峰期一晚能抓上萬隻,但高峰期僅持續一週左右,之後產量遞減,直到8月上旬結束。

 從蟲蛹到創意麵包

 昆蟲作為食物在中國市場的接受度正逐漸改變,從傳統的藥用價值(如蟬蛻的清熱功效)到如今餐桌的新寵,金蟬的流行反映了消費者對「新奇、天然、高蛋白」飲食的追求。這種趨勢背後,不僅涉及營養考量,更包含新穎感、社群話題性及食品創業機會。  

 在山東濟寧,一家麵包店推出「知了猴麵包」,將油炸金蟬置於麵包中央,搭配薯仔沙律醬與燒烤料,外觀獨特、口感鹹香。原價22元,促銷價19.9元,因食材獨特吸引消費者排隊嘗鮮、拍照打卡,成功將傳統食材轉化為社群媒體爆款,展現中國食品業者的創意營銷潛力。

 生態與監管風險

 儘管金蟬熱潮帶來經濟效益和食品創新,其背後的生態與監管風險不容忽視。大規模野生金蟬捕撈,高峰期每晚捕獲量可達數萬隻,嚴重衝擊生態平衡,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金蟬作為森林生態重要一環,幼蟲能疏鬆土壤,成蟲是鳥類等動物的食物,過度捕撈會破壞食物鏈,影響樹木生長甚至引發病蟲害。

 此外,野生金蟬生長環境複雜,易受農藥、重金屬污染,未經嚴格檢測流入市場將威脅消費者健康。目前,野生金蟬在捕撈量、銷售及加工標準方面,法規與監管尚不完善。如何平衡經濟利益、生態保護與食品安全,是政府、業者和消費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