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預測到特朗普災難而清倉又如何? 不小心即錯過奇蹟反彈日 散戶即進退兩難

預測到特朗普災難而清倉又如何? 不小心即錯過奇蹟反彈日 散戶即進退兩難

Investment Bloggers
By 徐立言 on 24 May 2025

不少財經網紅曾表示:「成功預測特朗普即將製造市場災難而清倉」—— 當然,那份得意是短暫的。事實上,投資者普遍存在一種迷思,認為自己能夠精準預測市場方向,適時全身而退,再在底部滿倉而入。然而現實卻像一記耳光,就像打醒了所有妄想掌握市場時機的投機者。市場回報通常集中在極少數交易日,而這些日子往往出現在最令人恐懼的時刻:當大多數人已經因恐慌而清倉之時。

事實上,市場的劇本從不按個人意願編寫,V型反轉的劇情讓不少「先知」手捧現金,徒留滿腹狐疑與錯失的收益。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數據清晰勾勒出錯失良機的代價,若比較2025年標普500指數兩種投資情境的回報:

情景(一)由年初至今一直持有;

情景(二)剛好在前一天恐慌出場,錯過了4月9日最佳表現日。

投資回報率立刻便從情景(一)的0.7%盈利,急轉直下至情景(二)慘不忍睹的負8.1%。區區一日,天堂與地獄,8.8個百分點的鴻溝,足以讓任何關於「精準擇時」的豪言壯語顯得蒼白無力。市場的慷慨,往往濃縮在極少數的交易日內;而錯過它們,代價遠非「少賺一點」那般輕描淡寫,更像是對「投機智慧」的無情鞭撻。

「成功預測災難而清倉」的問題不是判斷錯誤,而是自信過剩。市場確實短暫下跌,但錯估了反彈的速度與規模。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十年裡屢見不鮮,卻仍有無數人堅信自己能精準踩點進出市場。

美股散戶不要輕言清倉,因為隨時會錯過大反彈的奇蹟日。

手握現金,本應是運籌帷幄的彈藥,卻往往演變成投資者的「舒適區」。漲的時候,它是你等待更好入場點的理由;跌的時候,它是你逃避風險的盾牌。最終,它成了你永遠不願離開的「舒適區」。市場不會因為你的猶豫而停下腳步。這種對現金的病態依戀,讓投資者在漲跌之間反覆糾結,最終淪為市場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所謂的「市場時機」(market timing)策略,本質上是一種對未來短期走勢的賭博,而這場賭局的莊家,從來都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的恐懼與貪婪。

此外,市場時機最大的騙局,不是讓你錯過一次反彈,而是讓你以為你下次會做對。這種自我欺騙的代價,遠比一次錯誤的交易更嚴重,因為它會讓你製造出一整套看似合理、實則荒謬的行為模式。例如,「等待更好的入場點」是投資者的慢性毒藥。當市場持續上漲,投資者會安慰自己:「遲早會有回調」;當市場下跌,他們又告訴自己:「還會繼續跌」。如此循環往復,最終錯過整輪牛市。

那麼,對於那些不幸踏錯節奏、如今在現金堆旁望眼欲穿的投資者而言,下一步棋該如何落子?市場歷史的教訓簡單粗暴:買回來,然後繼續生活。承認完美不存在,於是,分批買入、定額定投、趨勢跟隨等五花八門的策略應運而生,彷彿能為這尷尬的處境提供一劑體面的解藥,或是心理上的安慰劑。但策略的精妙與否,遠不如執行計劃的決心重要。沒有完美的劇本,只有被嚴格遵守的紀律,以及對人性弱點的清醒認知。

沉沒成本的本質,是時間與機會的不可逆。你可以失去金錢,但真正可惜的是浪費了進場的時機與信心。市場不會因為你後悔而回頭,你可以選擇繼續坐在現金堆上默默懊悔,但也可以像剛繼承一筆遺產一樣,從零開始規劃如何配置資產。錯誤並不可怕,真正的風險在於以為可以永遠等到「正確的時機」。

徐立言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