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永東專欄】市場恐慌再臨 恐懼才是真正買點? 教你部署穩健資產配置
市場在面對地緣政治、貨幣政策或突發事件時,經常出現短期過度反應。2024年8月,市場一度因日圓套利交易(Yen Carry Trade)下跌,標普500指數於數個交易日回調約10%,但於不足一個月內已收復失地。2020年初疫情爆發初期,標普500指數跌幅一度超過30%,但全年卻錄得超過10%升幅。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短期下跌不等於長期衰退,恐慌不應取代策略。投資者更應審視相關基本因素(fundamentals)有否改變。若基本面依然穩健,應繼續堅守原有投資策略,避免因市場波動而作出過度反應,做出錯誤判斷。
關稅風險之下的資產配置建議
儘管當前市場充斥關稅政策與地緣風險的不明朗因素,但從中長期角度,維持多元化資產配置依然是最有效的防守及增值策略:
.建議以分散區域與資產類別為核心,分散投資於不同國家及地區、不同行業的股票,另亦可吸納不同類型債券以平衡組合風險。
.建立「啞鈴式(Barbell)策略」,即同時持有具增長潛力的增長型股票,以及防守性強、具穩定派息的大型股或價值型基金。此策略可同時捕捉市場的增長機會(如新科技、創新產業),同時利用穩定資產來對沖波動風險,提升整體組合的風險調整後回報。
.美國市場雖長遠仍具AI與創新優勢,但估值已處高位,相對來說,我們更看好估值便宜、政策利好下的港股與中國市場,惟宜分段吸納,避免一次性重倉。
宏觀數據與指標作為輔助,而非恐慌依據
在高波動環境下,我們建議投資者可多留意VIX波動指數的變化,作為市場恐慌程度的參考工具。但須注意,指標只是工具,不能主導判斷。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早前所言:"I don't know anyone who has a lot of confidence in their forecast."——這句話提醒我們:在不確定中保留彈性與紀律,比預測市場更重要。
中長線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對於中長線投資者而言,在目前環球政經局勢不穩之下,我們的建議如下:
優先檢視自己可承受的風險程度與投資年期
將資產分散於多個基金類型與市場,避免集中於單一地區或資產
選擇具防守特質的資產(如高息股票基金、穩定回報債券基金)
保持紀律與長線思維,避免因短期消息或市場情緒過度調整組合
不確定是常態,資產配置是解方
中美關稅緊張氣氛稍為緩和,投資者不妨藉此機會構建一個具備彈性、能應對不同情景的投資組合。我們對美股與中國市場在2025年的表現保持審慎樂觀態度,建議投資者時刻保持冷靜、謹慎調整,在波動中把握長線價值,堅守策略,為自己的財富增值。
撰文: 彭永東(IPP Financial Advisers Limited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