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再出招!千億美元「黃金穹頂」計劃曝光,擬建太空防禦系統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公佈「黃金穹頂」(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劃,預計該計劃耗資至少數百億美元,總成本高達千億美元,且需時多年才能完成。此項目將由美國太空作戰部副部長邁克爾·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將負責該計劃的監督工作。若計劃得以實現,這將是美國首次在太空部署反導武器,該武器可攔截來襲導彈。
「黃金穹頂」計劃解密
所謂「黃金穹頂」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以太空為主、地面為輔的「多層次」導彈防禦體系,由美國太空作戰部副部長Michael Guetlein上將主導。若成功,這將是美國首次在太空部署實戰攔截武器,旨在全面防禦美國本土,應對彈道導彈及高超音速導彈威脅。
具體而言,「黃金穹頂」的攔截概念極具野心,試圖在導彈攻擊的全部四個階段——即助推段(boost phase)、上升段(ascent phase)、中段(mid-course phase)和末段(terminal phase)——都能夠偵測、鎖定並摧毀來襲目標。這意味著需要部署大量天基紅外傳感器衛星、偵察衛星、數據中繼衛星,以及最重要的「天基攔截器」(Space-Based Interceptors, SBI)。
特朗普表示,該計畫初期將投入250億美元(約1958億港元),總成本預計為1,750億美元(約1.37萬億港元)。初期資金已納入目前尚未通過的《美麗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稅改提案中。此計劃技術複雜且成本高昂,令人聯想到1980年代列根的「星球大戰」計劃(SDI)因技術與資金問題未能實現。
背後的地緣政治風暴盤算
「黃金穹頂」計劃符合美國「優先」及鞏固軍事霸權的政治目標。面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美國傳統導彈防禦系統壓力倍增,此計劃正是華府以技術優勢重新確立戰略威懾的強硬回應。
此舉也是向競爭對手釋放明確信號,展現美國不惜代價維護本土安全的決心,可能迫使對手投入更多資源參與太空軍備競賽,拖累其他領域發展。此外,龐大的國防項目能凝聚國內政治力量、刺激國防工業,並轉移經濟與社會問題的焦點。
然而,這種追求絕對安全的單邊行動,恐加劇國際社會對太空武器化的擔憂,激化大國猜忌,甚至引爆更危險的軍備競賽。
經濟成本與財政風險
「黃金穹頂」計劃初步估算已達數百億至千億美元,但依國防項目慣例,最終開支可能遠超預期,對美國國家預算壓力巨大,最終由納稅人承擔。當前經濟形勢下,獲國會全面支持存疑。
反對者質疑,將巨資投入技術風險高、可能引發軍備競賽的項目,是否符合國家長遠利益。這些資金若用於國內基建、教育、醫療、應對氣候變化等迫切問題,或能產生更大民生效益。此外,「黃金穹頂」的效費比也受考驗,「星球大戰」計劃因成本效益不成比例而終止。如何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同時,避免重蹈覆轍,是美國決策者面臨的難題,一旦失控,可能成為財政黑洞。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