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紅女主播屢騙財 男方打賞200萬後遭拒婚 欲取回血汗錢 內地法院怎判?
中國內地網紅經濟規模已經突破每年7萬億元人民幣,然而這繁榮的光環背後,卻衍生出大量因情感糾葛與「打賞」而引發的騙案與法律糾紛。尤其是不少女主播(女網紅)貪財而「瘋狂收打賞」、「講大話騙感情」,令沉迷者傾家蕩產,甚至因虧空公款而犯法。近期即有癡心男打賞女主播逾200萬人民幣後,遭女方毁諾拒婚,遂興訟求取回血汗錢。法院最後判他可取回其中175萬元「餽贈」,獲內地網民普遍讚好,但背後理據為何?
今次風波,是緣於2023年初陝西西安一名工程老板閆先生,在某短視頻平台認識了河北張家口的女主播于小姐後,積極追求。短短5個月內,閆先生通過微信和銀行卡,共「打賞」及轉賬給于小姐超過200萬元人民幣,且閆先生在多筆轉賬中附上「520(我愛你)」「13145.21(一生一世我願意)」等帶有愛意的備註,表達結婚意願。
然而于小姐最終拒絕與閆先生戀愛和結婚,閆先生覺得被騙,要求返還其中185萬元及利息。法官審理案件後作出裁決,判決指雙方在戀愛期間的部分小額餽贈,若屬維繫感情的正常合理開支,以及其特殊意義的轉賬即屬於一般「贈予」。雙方即使其後分手,女方亦無需返還。
像本案中閆先生為追求于小姐,多次向其微信轉款「520」「13145.21」「5200」等,于小姐也向閆先生轉款「520」「666」等類似金額,這些具有特殊意義或者在特殊節日的轉賬,應視為雙方為表達愛意和增進雙方感情的必要支出,屬於一般贈予。故這分款項合共約10多萬元人民,女方無需返還。
但其餘多筆大額轉賬明顯超出正常交往範圍,且閆先生曾明確表達有關大額轉賬是以結婚為目的,當女方未履行該「義務」時,便應返還有關款項。最終法官判于小姐返要還175萬元及利息,女方雖然上訴但敗訴,法官維持一審判決。
今次內地近年首宗法院判決女主播返還巨額打賞款的案例,網民普遍認為正義得到伸張,也引發社會對網紅打賞背後法律關係的廣泛關注。
上述案件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內蒙古赤峰近日亦有一宗涉260萬人民幣的類似「主播打賞」爭議。案中北大畢業生張先生在某直播平台認識女主播成小姐,兩人網聊一周後確定戀愛關係,隨後一年內張先生通過直播平台打賞女主播約260萬元人民幣,張強調是因欲結婚而打賞巨款。但女主播其間多次以母親生病等理由拒絕線下見面,張先生起疑後調查發現,成小姐早在一年多前已與直播助理訂婚,甚至有婚禮海報和酒店預訂證據。
張先生隨後報警,警方以詐騙罪立案調查。女主播成小姐承認巨額打賞事實,但強調款項均為張先生自願給予,且訂婚是在分手後。案件至今仍在偵查中,尚未有明確結論。但在網上已惹來熱議,不少人均同情張先生人財兩失,甚為可憐。
此案暴露出部分女主播以虛假感情誘導粉絲打賞的問題,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女主播存在重大欺詐行為,打賞款可依法撤銷或要求返還,但因打賞多被視為贈予,法律追索難度大,需結合具體證據判斷。
根據官方統計,2021年中國網紅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已達5.03萬億元,預計2024年將突破7.12萬億元。網紅經濟憑藉內容創造、粉絲互動、直播帶貨、品牌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成為推動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一經濟模式不僅為個人和企業帶來龐大收益,也改變了傳統營銷和消費方式,促進了社會文化的多元發展。然而,隨著市場擴大,直播打賞、粉絲經濟中的過度消費、虛假宣傳、情感操控等問題日益突顯,成為極待規範的亂象。
網絡直播打賞的瘋狂現象導致不少粉絲傾家蕩產。更有甚者,部分公職人員或企業員工因沉迷女主播打賞,挪用公款甚至觸犯刑法,造成嚴重後果。內地多起案件顯示,部分女主播利用粉絲情感弱點,誘導高額打賞,甚至涉及詐騙,對社會信任體系造成破壞。
同時,部分女主播因涉嫌詐騙、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拘捕,甚至判刑,反映出監管力度正在加強。這些案例警示網絡直播行業必須加強自律與法治建設,保障消費者權益。
除了女主播外,「女帶貨」收入往往更為可觀,但近年其高額收益也伴隨稅務風險。2021年底,內地著名直播帶貨「一姐」薇婭因逃稅被罰款高達13.41億元人民幣,成為業界震撼事件。此案促使內地稅務部門加強對明星藝人、網紅主播的稅務監管,要求其主動申報並糾正稅務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審計查出多個高收入個體稅務問題,追繳稅款已達7.56億元。此舉表明,網紅經濟雖帶來巨大財富,但同時也面臨合規挑戰,監管層正積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